■有的学校尝试升级运动App,识别作弊,防止代跑
■有的学校优化规则,允许灵活选时段,公里数可累计
“需要代跑吗?可承接校园代跑,每千米仅需1元。”在厦门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校园跑”是完成体育锻炼要求的重要部分,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部分高校出现了代跑现象。记者调查发现,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不少标注“厦门高校在校生”的账号,发布“校园跑代刷”“代打卡”的兼职信息。代跑价格按千米计算,每千米0.8元至1元不等。针对这一现象,记者展开调查。
有人代跑不到一周就赚了上百元
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厦门校园跑代刷”“厦漳泉校园跑兼职”等关键词,很快跳出上百条相关内容。其中一条帖子备注:“厦某高校大三在读,可代跑本校及周边院校”,配图是运动App的跑步轨迹截图,文案写着“安全稳定,配速可控,每天可接5至8单,每千米0.9元,跑满20千米送1千米。”
随后,记者以学生身份私信该账号,对方自称“小周”,回复称,只要给他运动App账号密码,他用自己的手机登录,按学校要求的配速(通常6至8分钟/千米)跑,跑完截图发给客户。为证明真实性,“小周”还向记者展示接单记录:“不到一周,已经跑了130多千米,赚了110多元。我主要接本校和周边某高校的单。”
“以前查得不严时,有学生骑单车‘刷圈’,但随着管理越来越严,现在很少有人敢用单车刷了,因为学校后台会查轨迹是否匀速、有没有‘跳跃’,所以更多人选择找真人代跑,觉得这样最安全。”在社交平台上,另一位代跑者小李告诉记者,他一般晚上8点后开始代跑,那时人少,一次能同时登两三个账号,按不同配速跑,避免数据雷同。
有学生建议加强监管优化规则
为何校园代跑会有市场?记者采访了我市多所高校的学生发现,需求主要来自“时间紧张”或“体育基础弱”的群体。“这学期课表排得满,还要准备英语四级,根本没时间每天跑2千米。”大二学生小林坦言,她上个月找过代跑,“花了15元跑了15千米,体育老师没发现,不然综合测评会扣分,影响奖学金申请。”她认为,“校园跑”要求“每周跑满3次,每次不少于2千米”,压力较大。
还有学生因担心体育挂科选择代跑。“我体能差,跑1千米就喘,要是校园跑不达标,体育会挂科。”集美某高校大一学生小郑说,他曾犹豫要不要找代跑,“后来听同学说代跑安全,才花了20元请人代跑了20千米”。
不过,也有不少学生反对代跑。“校园跑本来是为了让我们多运动,增强体质,代跑不仅没意义,还丢了诚信。”大三学生小陈说,她身边有同学因代跑被抓,“不仅体育成绩被取消,还被通报批评,太不值得了。”她建议,学校应该加强监管,同时优化规则,“比如增加趣味跑步活动,像‘校园定向跑’‘团队跑’,让跑步变得有意思,而不是单纯让学生‘打卡’。”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已有学校升级运动App,用人脸识别防止代跑,靠轨迹异常预警识别作弊;更受认可的是规则优化——允许学生根据课程表灵活选时段、单次1千米“累计跑”。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2025书香鹭岛全民阅读活动启动2025-11-03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