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本报有一条全城寻人的新闻牵动了不少读者的心。在厦打工的女儿佳佳失联14天,原本跟父亲说好的见面也未赴约,这让远在温州的父亲冷先生心急如焚。最后,经过本报找寻和海沧警方的介入调查,得知佳佳一切安好,只是手机被盗,但未告知父亲。这事令人唏嘘不已,亲情和牵挂,只是一通电话的距离,有时却那么难实现。
昨日,导报记者街头采访了20位市民。13人表示,每周会跟父母通两三次电话,5位每半个月打一次,2位超过一个月打一次。对于“亲情电话”,他们又是怎么看待的?
陈亚宾(30岁 工程师):年轻时,有太多的借口“不想”回家。“工作忙,朋友应酬多,老家待得不习惯……”可当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能深刻理解父母的担心和牵挂是多么的揪心。我每周跟父母通两三次电话,都是唠一些家常,但心却是多么的踏实。
陈颖(30岁 教师):“定期给父母打电话,不挂断父母的电话”,这是《新二十四孝》的第一条。我觉得给父母一个报平安的电话很重要。朋友有时会说:“你怎么像小孩一样,到哪里、做什么事情都要跟妈妈说!”是啊,我现在虽已成家,也有了孩子,但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我们在父母心中,还永远是个孩子,是他们心里的牵挂!无论身处何处,只有父母的声音才是最温暖的港湾。
彭女士(40岁):孩子的教育不该只停留在成绩上,学会关爱,学会感恩,让他知道什么是爱和亲情,比什么都重要。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当你用爱来说明一切时,孩子也就感受到了,他会回馈给你同样的爱。
居阿姨(60岁退休人员):有时我给儿子打电话,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挂了。挺伤心的,但知道他在忙,多理解就不生气了。一般都是我给儿子们打。其实人老了,心里就会越来越挂念孩子们,想知道他们是否平安,想听听他们的声音。这样的亲情电话,孩子,你们哪怕多忙、多没时间也别忘了打,那是父母的念想。
黄晓曦(26岁 全职妈妈):特别能理解佳佳的心情,因为她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离异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伤害,更会让他们时常觉得有话无处诉说。”但我想说:“孩子,打一通电话,也许无话可说,但这是诚信问题,约好的见面,不去也不说,就是你的不对了。”
郑源源(28岁 餐饮工作者):父女双方在沟通和依赖上出现问题。首先,作为父亲要思考为什么女儿会疏忽这么重要的报平安电话;其次,针对女儿,是青春的叛逆期还是日积月累下的亲情淡漠?如何破冰,值得父亲和女儿一起努力,不是一两通电话就可以解决的。(记者 林少蓉/文 陆军航/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市“一张床”政策吸引力强 追梦大学生2025-01-0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