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天的厦门市民来说,许多“年味”留在记忆里,期盼着能感受到逝去已久的那些传统味道。
市民选购年货。
黄小夏是70后,她记忆中的篮球比分直播:,家家长辈都会自己露一手,蒸煎炸煮,还不忘端上一碗给邻里街坊。
在这种情愫的牵引下,工业化生产的各种年货,时常会变得食而无味;高档饭店里的山珍海味,也仿佛只是增加了脂肪和胆固醇。
过年,当然少不了传统的美食。自古以来,在厦门,有众多与民风、民俗相伴而生的特色美食。过年之时,这些寓意美好、以传统手法烹制、历经传承、带有厦门“烙印”的食物,为厦门人的餐桌增添了文化气息。
市社科联顾问彭一万认为,这些过去在岁首用于祭拜祖先、神明的传统美食,不仅与传统的年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蕴藏着诸多闽南文化的精髓,“保护这些闽南传统的年味美食,无形之中,就是在守护属于厦门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满足人们对‘年味’的需求。”
如今,在厦门,原汁原味保留传统“年味”的美食、习俗正在日渐减少,传统舌尖美食里所蕴藏的温情也少了,不免令人遗憾。对于饮食文化发生的改变,彭一万显示出“无奈的宽容”,认为这是社会变迁所不可避免的产物。“制作食品的过程可以简化,但饮食文化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共享食品过程中人际间的情感交流和关系调整,是不可缺失的,所以我们不能放弃对老字号、老产品、老工艺、老工匠的进一步挖掘。”彭一万说。
非遗中的古早味
大笼甜粿拜天公
高1.3米的大笼甜粿。(资料图)
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 同安凤岗村岗头洪氏祖祠里就会举办“天公圣诞民俗文化节暨厦门市非遗项目‘岗头大笼甜粿’民间制作技艺庆典活动”。村民们准备各种贡品敬拜天公,而大笼甜粿是其中最重要的“供品”,摆放在祠堂大门的两侧。今年的正月初九,这项庆典活动将如期举行。
凤岗社区老人协会会长洪振宗介绍,从清代中期至1951年,凤岗一直保留做大笼甜粿敬天祈福的民俗,后中断了60年,于2011年得以重现,并延续至今。
大笼甜粿,即大蒸笼蒸的甜粿。1.3米高、700多斤的大块头如何制作而成?洪振宗说,蒸做一柱大笼甜粿,需糯米粉400多斤,蔗糖近300斤,加水蒸熟,两柱大笼甜粿需30多名壮汉,用4口大鼎、8个大蒸笼同时开蒸,以前烧木材要蒸两天两夜,现在改大煤气罐,也需蒸13个小时才能蒸好。因此,大笼甜粿要从正月初二就开始蒸做。
凤岗保存完好的两套清代八卦形模板,是大笼甜粿制作的关键。甜粿蒸熟后,倒进由8块模板拼成的八卦形粿桶内,桶内刻有各种吉祥的图案,每层铺上豆皮和擦上芝麻油分离,逐层加高直到原料用完,最后木制瑞狮压顶,拆除模板后纹理显现,一柱大笼甜粿完成。敬拜天公后,大笼甜粿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分给村民、亲戚好友、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享用。
“岗头大笼甜粿”背后既有着有趣的历史传说,也凝结了复杂的制作工艺,更重要的是,它展现出来一种“味至浓时即故乡”的力量。2013年,该甜粿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项目。
薄饼技艺代代传
“薄饼嫂”在做薄饼。(本报记者 陈冬 摄)
“薄饼嫂”吴招治,最近比平常更忙了。
糯米、香菇、卤汤炒香焖熟的油饭,是吴招治薄饼的重要材料之一。在操作台上,摆着好几个面盆,里面装的则是薄饼的菜料,有大头菜、胡萝卜、花菜、高丽菜、大蒜、冬笋、豆干、三层肉等十几种原料。柔韧的面团在灼热的平底铁锅上迅速按下、旋转提起,锅面上一张薄饼皮成形。
吴招治的这门手艺,是从她的爷爷蔡体手上传下来的。从小过继给蔡家的吴招治,跟着爷爷在同安墟市摆摊卖薄饼,跟随父亲学习薄饼制作技艺。
“小时候没事的时候,最喜欢听爷爷讲同安人蔡复一夫人发明薄饼的故事。”吴招治并不只是单纯地听听故事,她希望有一天,能够把薄饼文化传扬出去。而真正让吴招治下定决心开始其薄饼事业的,居然是北京烤鸭。说干就干,1997年从北京回来,吴招治就在同安汽修厂旁边开起了薄饼店,慢慢在当地小有名气。
现在,吴招治年近花甲,仍坚持自己动手,并推陈出新。同时,她还将制作技艺传给下一代。
篮球比分直播:特色食品
年糕:年年高升
这些天,在各式古早糕粿店,总能看到排队的场景。溢满四处的糕点香气,诱起了店外行人的食欲,勾起了儿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许多老厦门人总会忆起儿时家中长辈忙于“蒸糕做粿”的热闹场面。家住厦港的许阿姨说,过年煎粿蒸糕“发”新年,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前夕,城里城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开始淘米磨浆,着手准备制作过年的糕点。
粿,在厦门年味小吃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象征“好彩头”的菜粿,到寓意“甜蜜美满”的甜粿、用于祝愿长寿的“红龟粿”,再到代表“兴旺吉祥”之意的冬米白粿,虽用材相似,但因用了不同的做法,而各具特色。
能够“开怀大笑”的碗糕、发糕等,既含着与“发”字相关的美好之意,同时,也是祭拜先祖的物品。
薄饼:春满乾坤
薄饼亦称春卷、润饼。大年三十吃薄饼,是厦门传统习俗之一。民国《厦门市志》有云:“年夜饭的菜肴多数含有吉利、富足、长寿、有余的寓意,厦门风俗先要吃薄饼。诗云‘春到人间一卷之’,寓意春满乾坤福满堂。”春卷之名即是由诗句得来。
看似普通的薄饼,却有一个美好的典故——明代嘉靖年间,厦门同安人李春芳将其女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后来,蔡复一官至总督云贵湖广军务兼贵州巡抚,公务繁忙,日理万机,经常废寝忘食。蔡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害怕长此以往,有损夫婿健康。于是,她就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一张薄薄的面皮包卷,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这种菜便被称为“婆饼”,厦门话“婆”、“薄”同音,便又称为“薄饼”。从官府传到民间后,“夫人薄饼”又变成“美人薄饼”。
元宵:团团圆圆
吃圆仔,又称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汤圆、汤团。据说,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称圆仔,取“团团圆圆”之意。宋代有一位文人说这种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并作16字赞一首:“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厦门圆仔将各地风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馅,什锦、豆沙、枣泥、笋肉、猪油都有。
年夜饭:
“围炉”合家欢
除夕吃年夜饭,叫“吃廿九瞑”,大都爱吃火锅(暖锅),“围炉”合家欢。火锅有“一品锅”(整锅一格)、“鸳鸯锅”(两格)、“四色锅”(四格)。从“一品锅”而形成名菜“一品富贵”。由于火锅热气腾腾,食品翻滚不停,不断续汤,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烧越旺”。
与北方有所不同的是,厦门人特别重视海鲜,绝对是厦门过年宴席上的主角,如鱼(“年年有余”)、蚝仔、红虾、旺螺、海带等。
彭一万说,围炉时很少吃米饭,但要准备一碗饭,上插春花,成为“春饭”,留到第二天,“春”在闽南方言中与“剩”同音,象征年年有余。围炉后则要吃柑橘或甘蔗,柑橘象征生活既甘甜且吉利,甘蔗则寓意节节甜、家运兴隆。
【记者手记】
篮球比分直播:吃的是“意义”
民以食为天,节日饮食更是节日民俗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吃”,至今仍是各大传统节日的核心内容之一。曾经有人感叹:如今的节日就只剩下吃了,端午成了粽子节,中秋成了月饼节,篮球比分直播:除了团圆饭就是篮球比分直播:联欢晚会。
其实,节日中的“吃”包含了太多的学问,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的心愿、期盼、追求都或隐或显地以象征的形式隐喻其中。篮球比分直播: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饮食的象征意义更为突出。因此,篮球比分直播:的“吃”完全不同于平时的“吃”。同一种食物,平时可能只是为了满足食欲,而篮球比分直播:期间吃的是“意义”、是年味。(记者 陈冬 姚凡,除署名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书写华侨兴学救国故事2025-04-0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