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昏烧啊脚跷跷,好啾老猴洞箫。”这是闽南语答嘴鼓《鸦片歌》剧目里面的台词。
濒危闽南语剧种“答嘴鼓”“触嘴鼓”,亦称“拍嘴鼓”,是闽南地区闽南语说唱曲艺剧种之一。据学者考证,答嘴鼓从唐宋时期的中原汉人南迁,将北方的相声艺术文化与闽南民间斗嘴取乐民俗文化进行融合,加上起源于宋元时代的梨园戏及高甲戏、布袋戏、木偶戏等戏曲丑角的插科打诨演变而来;更多的是由闽南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茶余饭后的“练仙拍嘴鼓,讲天叻皇帝”衍生而来的歇后语、滑稽语、“合四句”以及俚语、俗语,吸收闽南地方特色的口传文学,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创新、磨合、完善,形成一种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欣赏价值的说唱艺术。
答嘴鼓是闽南文化的活化石,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诸国,是深受广大闽南语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轻喜剧,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答嘴鼓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类似于北方的说唱曲艺对口相声,是一种叙事性、喜剧性、滑稽性说唱艺术,通常由两位男演员同台演出,有时由男女演员搭配演出,演员大都身着唐装或汉装,有别于相声的说、学、逗、唱的表演形式。答嘴鼓在闽南语方言中,“嘴鼓”即嘴巴之意,“答”“拍”暗含斗嘴争辩意思。闽南语有着十分丰富的词语与词汇,比起普通话有过之而无不及。答嘴鼓注重严格的语言对白押韵,如“高丽恰水旦,要买紧来看”,又如“新娘娶入厝,家财年年富”“交椅两边排,双脚踏入来”等,不一而足。这些词汇都是严格规范的对白,语言节奏感强烈,紧凑流畅、干净利落。答嘴鼓擅长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感人、诙谐幽默的闽南方言俏皮话;对艺术形象的塑造与刻画有独到之处,采取滑稽多变的肢体语言,把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令台下的观众捧腹大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答嘴鼓经典剧目《鸦片歌》是一出寓教于乐且非常出彩耐看的剧目,经久不衰!故事情节生动形象,感人至深,难以释怀。《鸦片歌》是由男女演员演对手戏,双方把各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是游手好闲、不事农桑的“乌昏先”,一个是刚烈泼辣、贤惠善良的“好查某”。
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个深受广大闽南观众喜爱的答嘴鼓剧种,却已逐渐远离观众视线,或将消失。殷切祈望社会有识之士及戏剧界贤达与相关部门,拯救这朵曾经芳香四溢而如今即将枯萎的梨园奇葩!(谢天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