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思思 图 / 田米
73岁的陈美英坐在椅子上,点亮头顶的日光灯,架起老花镜,脚踏在小板凳上,开始了一天的绣活。两条细长的板凳,架着一方红色底布,上头已经锈了一部分金色的龙蟒花样。绣娘一手拿着绣针,一手拉动着木轴上的金线,两手翻飞,飞针走线。
手中的绣品,是金苍绣的龙蟒桌裙。在罗缎上用金丝线绣出各种纹样,由于绣线包金箔其状如葱,民间也称金葱绣。闽南人家,家家户户都会有这样一块“桌裙”,过年敬天公、嫁娶添丁等喜庆的供奉仪式里,人们喜欢在摆满贡品的八仙桌前,绑上绣有吉祥图案的红色桌帷增添喜气。
只是没想到这样喜庆热闹的桌裙,是在这个有些昏暗落寞的小工作间里完成的。
陈美英19岁进入国营篮球比分直播:工艺美术厂做学徒。那是工厂最热闹的时候,有做雕刻的、编竹篮、做花灯、刺绣的人,光是刺绣厂里就有40多个工人,还有30多名外包工人。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工厂改制,很多人陆续离开这个行业。留下来的,只有她和另一个老姊妹“浮啊”。
从大车间换到了小房间,两个人的绣针一拿就是五十年。美英和浮啊把老手艺和老物件都留了下来。当年绕线的木轴、木架也都是老物件,包括绣品的纹样花式,也仍是复刻着上世纪50年代的花样。据说有台湾客人,为了要收集她们所用的工具,对方特意买了两把新剪刀,换走一把陈年铁剪刀。
如今正在用的蚕丝金线,是上世纪60年代的杭州出产的,是工厂改制时她和浮啊特意搜罗的。“用多年也不褪色,如今买不到了。”
两个人商量着绣花的样式,说着家长里短,是互相说话的伴。可后来,浮啊的老伴生病,她放下绣活去照顾,一放就三年没再来了。
美英后来陆续招了五个徒弟,不收学费,有空就过来学。年后,美英正月初八就来上班,可是徒弟们却很少来,“年轻人静不下心来”工作间常常只有她一人,一做就是一整天。
其实她爱热闹,年轻时就喜欢给人说媒。前天她特意停工一天,给五对人相亲,就在工作室里对看,工作室里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中午过后,工作室迎来一位熟人,是旁边印刷厂的工人。见美英师一人做绣工,工人们也喜欢找她“话仙”。美英手上不停工,一边和来人聊天。旧工厂里的这家印刷厂,很快就要搬迁,美英再次告别她说话的伴了。“到时候就剩我一个了,更没趣了。”
“千针万线的活,如今很多人都不爱做。”美英说,许多人说她年纪大了,别做了。她也很矛盾,只要有订单,她就欢欢喜喜地接来,只要有说话的伴,就不怕做不完,千针万线毫不马虎。但如今只要她一个,日子无聊地漫长着,她想着,也许哪一天她也就不想做了。
问起她为什么还在做,她说绣习惯了,不做怕无聊。说着这些,她依旧没有停下手里的针线,仿佛这么多年来,外面的一切快速地变化着,几十年来工厂改制,工人离开,连厂房都老去,只有她还慢悠悠地守着指尖的绣活,一直没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