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灵源山上。“自古名山僧占多”,相传早于隋初,就有僧人于灵源山顶立寺祀奉观音大士,常有紫云盖上,故号“紫云寺”。
灵源寺位于灵源山上。“自古名山僧占多”,相传早于隋初,就有僧人于灵源山顶立寺祀奉观音大士,常有紫云盖上,故号“紫云寺”。传至五代,有高僧一粒沙由此往开龙山寺。唐代又有道士蔡明浚来庵隐居,与寺僧守净共同扩建。宋仁宗嘉祐元年,御史吴中复、吴中纯昆仲于此隐居修道。元末明初,陈友谅举事兵败,其骁将张定边亦遁于此山,削发为僧,号沐讲禅师并建新寺于山腰。经历代僧众保护修葺,千年古刹灵源寺现已成为泉南最享盛名的禅林之一。
1982年至1995年,灵源寺开辟了自泉安公路至寺院的盘山公路3。2公里,并铺设水泥路面2公里。在距寺院三百米处和大殿广场旁建立了两座雄伟的山门。寺庙左右及山门附近奇石佳景处,分别建有坝上亭、慈济亭、四达亭等七座亭阁,与殿宇互相辉映。
原先的寺宇及两旁的附属建筑扩建为一座五开间三进深,重檐歇山顶的巍峨大殿,面积达462平方米。大殿前连着一座三开间的拜亭,飞檐翘脊,金碧辉煌,轩朗而宏丽。拜亭及殿廊均采用透雕玲珑精致的青石盘龙柱,柱上镌刻镏金对联,其中有相传为宋代宰相曾公亮题的“灵山好作西天界,源水能通南海潮”,有明代探花,书法大家张瑞图手书的“从闻思修大士何曾出世;法界定慧众生各自开堂”,以及一幅古代流传下来佚名的“洞口春深烟雨、海门夜半渔灯”等名联。还悬有清代翰林庄俊元题的“古佛”,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的“灵源禅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的“天坛”等匾额。
1998年,大殿后又落成一列三座殿宇,中为大雄宝殿,右为地藏殿,左为祖师殿。地藏殿外墙上还嵌着从灵源旧寺址发现的光绪廿一年乡人捐修灵水至灵源山大路记事、光绪丁酉年重建寺宇以及是年晋江县令发布的保护寺院禁止闲杂人等到庙吵闹滋事的碑记。
大殿前面,铺有1500平方米的钢筋水泥广场,十分宽敞。广场前临山谷处,因势建筑起一列双层地下室,作为接待四方宾客的宿舍和食堂之用。
高低错落,布局有致的灵源寺建筑群成为灵源山又一道风景,与灵源山山林胜景交相映衬,相得益彰。无怪乎日日吸引游客接踵而来,流连忘返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