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水圆远近闻名,除了制作工艺精湛,其原材料里添加的清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来,笔者翻阅《安海故事》得知,清粉,原名精粉,旧时上乘的清粉是采用赤土地产的“宋仔”番薯加工而成。它精纯洁白,是制作“深沪水圆”的主要原料。又因有了清粉,才使深沪水圆更加美味。不过,清粉是谁最早做出来的呢?这一点,却鲜为人知。
相传明代洪武年间,安海苏盾村原住有苏姓大户,苏家主人叫苏得道,是位华侨。他在洪武二十年(1387)从苏禄国(今菲律宾吕宋地区)引来“宋仔”番薯(俗名秤锤番),试种于赤土地之上,获得成功。到了第三个年头,苏家扩种“宋仔”番薯好几百亩,收获的番薯堆积如山。这样一来,却也使苏得道犯愁了。他想,不如学南洋,将番薯磨成渣,加工成薯粉,好往外地发售,于是托人到赤店请来外孙曾宗源,并授予他制粉术。
曾宗源来到制粉坊,但见几十个大缸小瓮上面,各自架起一块笸箩,而且还铺上一条麻沙巾,几十个女工正围在那里,忙碌地用水稀释薯渣。再看看已经倒了水,而凝结在缸瓮底层的粉块,色泽赤灰,若揉成粉状晒干,也不足二三斤,效率实在太低。这一夜,曾宗源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想着如何改进制粉工序。于是他想,要是用打谷桶代替渣床,只要在桶面安上两个梯形木架,就可以放上四至六块渣石,既能节约用具,又可提高磨渣速度。同时,也可以用大中小木桶代替粗细滤缸。只要在桶底部开一个小孔,安上活塞,就可以关水和放水。不过,高低木桶,口面宽,不可能采用笸箩配滤巾过滤,必须改用粗细滤袋,借用横木作依托,分别过滤稀释。这样,既可以洗清液化水分,又能减少残渣物,提高薯粉质量……曾宗源经过周密的考虑,便一鼓作气地干开了。
曾宗源经过充分准备,初次改革试验,获得预期效果,提高工效几十倍。随着制粉工序的改进,番薯容量也逐日增加。削表皮、洗薯块却成了新的难题,于是他制作了一根长柄的木制锤,借助番薯在木桶里的浮力,将它插入其间,用力来回搅拌,促使番薯之间互相摩擦,达到清洗沙土杂质和自行削皮的目的。他想着、想着,便立即动手仿制起来,经过现场操作,果然效果很好。大家问他这工具叫啥名?他随口应道:“番薯榆。”这一命名,一直延称至今。
据说,曾宗源在研制精粉阶段,最使他伤脑筋的是粉质提纯问题,后来受到表妹清清启发,完成了粉质提纯的实验,并将其取名为清粉。(陈嫣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