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地区的婚礼中,女人的陪嫁有很多,往昔,像皮箱、脚桶、红烛、剪刀、饭勺等等都是女性陪嫁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风俗的逐渐淡化,陪嫁的品类都已简化。李女士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她的老宅中依旧留存着她当年结婚时的那些物件……
在李女士的带领下,笔者看到了一套颇有年代感的古眠床、梳妆台、衣柜等,但从李女士对它们的呵护程度,足以看出当年能够买上这么一套家具是多么不容易。李女士告诉笔者,这是她结婚时,夫家为他们置办的,以前生活条件没现在这么好,能够办上这样一套新家具让她开心了很久,所以她也对这些东西特别珍惜,虽已搬离老宅多年,但会时不时回去清扫。
李女士说,以前结婚和现在可不一样,现在物质丰富了许多。在结婚之后,也不像现在还能去蜜月旅行,而是马上面对柴米油盐。结婚后,李女士就担负家里所有的家务,因为闽南地区,礼节、世事特别多,在每次遇上宗族大事或者是年节时,她都会做“龟粿”或者是闽南小吃作为供品,也正因如此,原本不擅长厨艺的她,也锻炼出了一手好厨艺。再后来,孩子出生,她肩上的担子更重,除了要操持这些日常,小孩的养育也一并落在她身上。
当问及李女士这些年是否感到疲倦和辛苦时,李女士却淡然地说:“男人出去打拼赚钱,我们就在家里给他做后盾。”和李女士差不多年龄的王女士,她对这些老物件,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具有古早味的婴儿用品。她说,以前一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小孩,不少的“乌篮”都是好几代人传承共用,时间久了,竹篾由原先的淡黄色慢慢熬成厚重的灰褐色,成了它历经岁月的见证。
旧时,闽南人的婴儿时期都是在“乌篮”里度过的。比起现在功能多样、外表花哨的摇篮,过去的“乌篮”虽然简朴,但很实用。“我小女儿出生后,我就把她放在‘乌篮’里,那时候还是整个家族住在一起,堂亲的那些大点孩子,有时候还会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帮忙推着‘乌篮’,嘴里边还唱着‘月娘月光光,照阮乌篮床。啊婴仔,乖乖睏,一暝大一寸……’这首非常经典的闽南婴儿摇篮曲。除了‘乌篮’,‘轿椅’也让我省了不少心,我的3个孩子都是在‘轿椅’上长大的。它四周都有围起来,能保护孩子免于跌倒摔伤。更有趣的是,我们还可以将它侧翻过来,变成一把敦实的凳子。”王女士津津有味地分享着她当年的育儿经,正因为有这些实用的婴儿用品,便利了她的生活,见证了她从一个女孩到妈妈的蜕变之路。
其实,像李女士和王女士这一代的闽南女性,她们的经历大多相似,她们一辈子都在无怨无悔地为家庭付出,全身心地投入丈夫、孩子身上,却极少寻求回报。现在,那些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倍感新奇的老物件,却是她们以前日常生活中极其寻常的一部分,即便这些老物件,在时光中落满了灰,却依稀能够从中窥探出她们一直以来的辛勤与不易。
(陈嫣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