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篮球比分直播:南安蔡氏古民居一改往日静谧,“变身”网红打卡地,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他们走进这片传承百年的红砖古厝,品读刺桐古城史迹,了解闽台一脉相承的渊源,不时发出惊叹。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一角 记者 全幸雅 摄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州寮,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始建,宣统三年(1911年)告竣,多为旅居菲律宾华侨、清资政大夫蔡资深为其弟辈及其子所建。
庞大的红砖建筑群里点缀着簇簇绿荫。保存较好的单体建筑有20座,房间近400间,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建筑群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严整,分作五行排列,每行多则六座,少则两座,前后座之间又以宽10米左右的石埕相连,蔚为壮观。整个建筑群融合了中国文化、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西方文化,被誉为“闽南建筑大观园”。同时,它又蕴含着海峡两岸的共同文脉和深厚渊源。
明清时期,随着大量闽南先民跨海赴台,闽南传统建筑样式也传到台湾,它以红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因而得名红砖古厝。
红砖古厝形似殿宇,故民间又称之为皇宫起。古厝墙体大量使用红砖,部分以红砖和白石混杂垒砌,即“出砖入石”;屋脊为泥塑的马鞍或燕尾形状,屋顶铺的是红板瓦、红筒瓦。
“除了建筑特点,两岸红砖古厝在雕饰艺术上也一脉相承。”随着蔡氏古民居导游的介绍,仔细观摩各个角落的雕刻装饰,只见细腻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等都保存完好,上面刻着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戏剧故事、山水人物均栩栩如生:菊瓣纹、葵瓣纹等,寓意长长久久;楼台、吉文等,寓意长寿富足;火纹、云纹图案,中间饰以花灯,蕴含吉祥、添丁之意。
“聚族而居、敬宗收族的传统,严谨的空间布局,反映出传统的理学思想对闽台先民的深远影响,而海洋文化的外向性特质,体现在聚落浓烈的色彩应用、大胆夸张的建筑造型以及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上,显得与众不同。”南安市博物馆副馆长卢培峰介绍说。
漫步在蔡氏古民居中,不时可见名家诗作,给屋子增添了不少文化内涵。
“读书非精不欲博,用心非纯不欲纷,精则至意博,纯则事功多。”在建筑群厅堂木隔扇上,清朝台湾彰化进士蔡寿星留下的墨宝至今清晰可辨。
为何南安的古民居会留下台湾士子的题字?
“清朝时,建筑群的建造者蔡资深与闽台知名士绅交往密切,他常常邀请蔡寿星、施士洁、施之东等台湾举人、进士来府相聚,遂留下题字。蔡资深后裔大多移居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台湾台南市南安商会会长、台胞周芷茹介绍说。
“分布于海峡两岸的蔡氏古民居、金门黄氏聚落、雾峰林氏聚落等,均是红砖古厝中的上乘之作。”周芷茹常奔走于两岸间,见过不少红砖古厝,她向记者感慨道,“这些红砖古厝,铭刻着闽台古老家族的血脉渊源,直观地反映出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而今,围绕蔡氏古民居进行的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南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近三年来,南安市筹集资金近3000万元,对蔡氏古民居进行大规模保护性修缮。今年,南安市政府又与宝姿蔡安敏慈善基金会就‘修缮蔡氏古民居文化瑰宝项目’达成合作协议;现在,国家文物局正进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南安市将与厦门市有关部门共同就‘闽南红砖建筑’项目开展申报推荐工作。”
红砖墙、白条石、燕尾脊……艳阳下,这颗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正闪耀着夺目光芒,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记者 全幸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