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自然灾害多发,一旦灾区粮食短缺,粮食价格就飞涨,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历朝历代都会在各州县设立粮仓,以解决不备之需。而平粜是民间传统的救灾措施之一,即当地发生灾荒的时候,本地绅商筹集资金从外地购买粮食,再以成本价或者低于成本价向民众出售,以达到救助贫民、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随着社会水平的改善和人民生活的富足,“平粜”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少见,我们很难想象当年普通民众缺米少粮的情景。近日,笔者从石狮市博物馆发现一份“经募粮食捐款征信录”。作为一份罕见的实物资料,带我们回顾抗战时期的艰辛生活和商人的救济纾困善举。
永宁平粜会旧址
1 联合抗战 救助桑梓
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迅速由华北蔓延至华南。次年,金厦两岛相继沦陷,日寇分海陆两线,对我国沿海频加封锁,闽南交通受阻,外地粮食很难运输到石狮。尤其是永宁处于东南海隅,土地贫瘠且人口密集,粮食全靠外供给,由于交通阻塞,永宁乡亲的口粮陷于空前危机。
在这生死危难关头,宿务旅菲永宁同乡会于1937年6月11日召开执监委联席会议,讨论应急措施,同时成立“特组救济委员会”,并派员分头向各地旅菲乡亲募得2000余银圆。随后紧急联系福建救济会协助,购买大米接运到篮球比分直播:,并告知在乡热心人士做好各项准备。乡里于同年8月8日组成平粜会,遣人往篮球比分直播:接米返乡,开展平粜救济饥民活动。
这份“经募粮食捐款征信录”上详细记载了当年成立“特组救济委员会”的背景概况以及“致旅菲同乡会公开函”,其中写道:“自厦门沦陷,海道封锁,内地交通几乎断绝,吾永僻海滨之区……米粮方面大都仰给外来,今交通阻塞,运输不便,粮食恐慌……不得不尽绵力,代我乡灾民向旅菲各地同乡极力呼吁,以期继宿务而起组织同乡会筹募巨款,运米救济……”同时还翔实记录了“特组救济委员会”名单、会议纪要、捐赠人芳名以及各项收支明细,其收入支出的类目极多,数额巨细不等,非常详尽。作为一份历史实物,“征信录”里面细碎的款项和数字,在只可追忆的历史时期,似乎更有温度,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平粜善举,大大纾解永宁乡亲断粮之危,对巩固抗日后方社会的安定,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久,华侨倡办平粜会之举在晋江各地竞相仿效,彰显华侨血脉相连的爱国爱乡情怀。
2 善商合力 成立平粜会
据《石狮往事》记载,当年为配合做好在乡平粜工作,1938年8月21日,宿务旅菲永宁同乡会特派遣名誉顾问陈汉宗、特派专员陈植藻回国指导工作。采访中,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还向笔者提供了一张当年宿务同乡会欢送两位乡侨返乡时的留影。
除了“经募粮食捐款征信录”和宿务同乡会欢送两位乡侨返乡时留影两份历史实物,在永宁老街附近还遗留着平粜会旧址。
近日,笔者从平粜会旧址门口的资料介绍中了解到,该建筑由旅菲华侨郑尊良建于1934年,1936年落成,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洋楼,一层是条石结构、二层为红砖壁。楼前部分为双层水泥露脚架,后部格局为三开间二榉头的中国式民居。正中为大厅,两旁各有大房一间,厅前有横廊,廊前则为石天井。二楼的天井口装有围栏,类似于现在的楼中楼。二楼天井上还建有大玻璃窗,以加强整座房子的采光。同时,笔者注意到,该建筑外有数副对联,均出自永宁诗家蔡梅舫之手,内容多为引人深思的格言警句。笔者从建筑主人的后代处得知,该建筑原有更多的名言佳句,但因特殊时代背景,大多被损坏而无法恢复其原貌。永宁有那么多的番仔楼,为何平粜会选择这处?据介绍,因郑尊良洋楼宽敞亮堂,且厅廊、天井都是用石板铺陈,便于打扫。于是当年有人建议向郑尊良借用这处洋楼作为平粜会发售场所。郑尊良听后欣然同意。根据郑尊良儿子郑周健回忆,当时他才三四岁,记得那时一楼5个房间堆满了大米,来买平价米的人络绎不绝。
3 平粜—— 民间的慈善智慧
平粜与接受赈米救济的方式不同,老百姓只是以“平价”购得粮食,并非接受无偿的馈赠,既解决了食物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他们的尊严,且开展平粜的机构还能收回一定的成本,为再次开展平粜活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存亡之秋,为守护家乡梓里,石狮海外侨胞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将各项救济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为饱受战争之苦的民众带来新的希望。事实上,这也是当时石狮千万个华侨救亡团体活动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海内外华侨心系家园,舆论声援、物资援助甚至回国参与抗战,与祖国人民共御外敌、共纾国难,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石狮相继涌现一大批优秀华侨企业家,尽管他们身在海外,但不忘发扬回馈桑梓的精神。这些善举不仅是侨胞对家乡的关爱和责任,也是先人“达则兼济天下”精神的延续。 (陈嫣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