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立夏,再不久之后就是蛙叫塘畔,蝉噪枝头的炎炎夏日。尤其是篮球比分直播:处于低纬度,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天气温高且湿润多雨。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只要离开冰凉的空调,热浪就会铺天盖地地袭来,汗辄湿衣。每每至此,难免疑惑,没有科技傍身的老一辈,他们是如何“纳凉”的?他们都有哪些消暑的方法?
闽式古厝的燕尾脊
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历史剧,炎炎夏日里,古代的人们通常会取一些冰块来防暑降温。翻阅古籍得知,其实早在周代,我国就已经有了冰窖,但是那时候的冰块并非普通老百姓可以用得起的。到了宋朝,有了专门防暑降温的工作部门,一到夏日就会研制一些解暑降温的冷食品。这种做法被民间效仿,因此在民间也出现了诸多售卖夏日饮品的坊肆。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书籍记载,北宋有砂糖冰雪冷元子、凉水荔枝膏,南宋有雪泡梅花酒、冰绿豆水等。
闽南夏日 解暑冰饮 ——四果汤
当年这些消暑良品的做法已无从得知,但从字面理解,冰绿豆水应该和我们闽南地区夏天常喝的绿豆汤差不多。吃冰解暑是常态,除了喝绿豆水,在闽南地区常见的消暑食品还有石花膏、永春白粬,在炎热的酷夏里,来一份这样的冰凉,想必是很多闽南人对夏日的独属印象。除此之外,对身体外部施加影响而产生清凉的效果,闽南人也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方法,比如通过增强房屋的通风,身着一些特殊材质的衣服,或使用一些生活器具来消除身体的热气。
老一辈常用 蒲扇扇风纳凉
在以前,空调、风扇还未普及的年代,竹席、竹床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家具,一到盛夏的夜晚,大家就把竹床搬到门口埕,聚在一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泡茶,聊着家长里短,在欢笑声中度过漫漫的夏日长夜。“以前的竹床、竹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得越久,它的表面就越光泽、越凉快,如果闲置久了,反而体现不出它的效果。”民俗爱好者王碧霞告诉笔者,像竹床、竹席的制作都不简单,非常考验一个老师傅的工艺水平,在他们那个年代,竹床、竹席和蒲扇是标配,是聪明的闽南先人就地取材的表现。
具有通风透气 作用的“深井”
小时候总听老一辈的人说,现在的房子住起来没有以前的凉快。以前小的时候不懂,以为只是老人们的心理作用,其实不然。往昔,他们住的是闽南传统建筑,它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这就要求在选取材料上要有一定的讲究,例如,红瓦有隔热保温的作用,红砖做墙不易传热。
王碧霞告诉笔者,除了在取材上要有讲究,在设计上也藏有很多巧妙的心思。闽南古厝中都会有“深井”,它是对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的称谓。这样的设计不仅能通风采光,还会因为空气对流的原因,在夏日里感觉到非常凉爽,还有像闽南建筑中的燕尾脊、双曲坡,它们不仅仅是增加美观度,还能起到排水、散热的作用。
出砖入石的设计建造 有冬暖夏凉作用
除了这些,老一辈们在穿着上也用了心思,他们所穿的衣服,面料各种各样,而对于长期生活在海边的闽南老百姓来说,易干廉价的薯莨衫则是首选。
什么是薯莨衫?薯莨是一种藤本植物,和地瓜长得有点相似,捣碎之后,它的汁液是用来浸染纺织物的天然好物。在我国,向来有用薯莨汁染衣布的历史。尤其是安溪、永春、德化等地都盛产薯莨,人们更是有穿薯莨衫的习惯,因为它不仅耐脏、防潮,还非常地透气,但是新制作的薯莨衫通常会比较硬朗,所以穿得越久,它就越柔软,也就越值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穿薯莨衫的人越来越少,而选择东方绸的人多了起来,但穿薯莨衫的习惯,仍旧能在一些长者的身上看到。即使以前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但老一辈人用他们闪闪发光的智慧在生活中制造出许多可沿用至今的技艺,这不仅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的炎炎夏日,而且这种精神也足以让后人们学习。
(陈嫣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