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坛东里小学举行的大型京剧汇报展演中,全校400余名学生全部登场表演。人人学唱京歌,班班学唱京剧,个个会做戏曲广播体操,已经成了天坛东里小学戏曲艺术进校园的特色之一。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近些年,本市广泛开展戏曲艺术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搭建体验戏曲艺术的舞台和平台,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学生生活。目前,本市中小学校已相继成立各类戏曲社团630个,仅丰台区中小学就成立了109个京剧社团。
试点成果:
天坛东里小学人人学唱京剧
在市教委“高参小”项目的扶植下,2016年10月14日,天坛东里小学少儿京剧社团正式成立。学校融通多种校内外资源,组建了月琴、京胡、美猴王、青衣、花旦、武生、念白社团,聘请专家名角为学校艺术教育顾问,执教校京剧社团。
“少儿京剧社团的成立,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国粹,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内容,对孩子的综合人文素养提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学校举行的大型京剧汇报展演中,我们400余名在校学生,一个都没落下,全部登场表演。”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结合学生数量不多的特点,学校开展了全员性、普及性戏曲教育,形成了人人学唱京歌,班班学唱京剧,个个会做戏曲广播体操的浓厚戏曲氛围。
戏曲教育成果要通过实践来体现。为此,天坛东里小学努力搭设各种体验展示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实践机会。无论是学校举办的文化节,还是湖广会馆、天桥剧场,以及远赴国外的大型活动,都成了孩子们展示戏曲的大舞台。
搭建舞台:
组建戏曲社团参加戏曲大赛
天坛东里小学只是一个缩影。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为促进学生戏曲实践,搭建好“舞台”,本市广泛开展了戏曲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广泛开展戏曲公开课、组建戏曲社团,创编适合孩子看、孩子演的小国剧剧目,开展戏曲知识大赛、观看经典剧目演出、参加戏曲大赛形成品牌等方式促进戏曲传承。
许多中小学校相继成立了各类戏曲社团,特别是近几年,借助中小学金帆艺术团这张“金名片”,本市培育了6个京剧金帆艺术团。在球探体育比分: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新年戏曲晚会上,本市的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丰台区群英幼儿园等多所中小学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参加了演出。
此外,依托各类戏曲社团,各学校创排出了一批优秀戏曲剧目。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还开办全国首家“少儿戏剧场”,3年期间上演自编自导剧目300余场,观众人数超过10万人。
在推进戏曲进校园课堂的基础上,连续7年举办“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参赛选手年龄从3岁到27岁,范围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湖北等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及地区,参赛剧种涵盖京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10余个。数百所大中小学校、数万名学生参赛,带动了家庭和社会关注戏曲文化的传承。
拓展平台:
“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是戏曲发展的重要保障。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综合效应,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精心组织戏曲演出活动,让戏曲文化走进学生心灵。
一方面为学生欣赏戏曲精品搭建平台。组织戏曲院团“走出”剧场到校园演出,同时把学生“请进”剧场欣赏全版戏曲演出。自2005年起,本市开展了“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覆盖全市所有大中小学校,活动至今已累计演出场次万余场,观看人数近700万人次。
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戏曲精品拓展平台。把艺术学科教学搬出校园,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对于乡村学校学生进行补贴,鼓励开展课外活动计划。支持和鼓励各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戏曲学习和传承活动。同时,加强资源统筹,为远郊地区和农村地区学校开展活动创造更好条件。记者邹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英国风俗禁忌有哪些?英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盘2018-04-0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