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注册
闽南网 > 旅游 > 闽南旅游 > 正文

探访全球三大灾难遗址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2012-07-26 17:01 /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从源头上讲,“涅磐”一词来自古印度经典《罗摩衍那》,讲的是垂死的凤凰跃入火中,燃作灰烬,再在灰烬中重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明”。涅磐是重生,也是更高境界的升华。

庞贝城浴池遗址

  同凤凰浴火一样,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也在经历着无数灾难。有灾难就有毁灭,但毁灭之后并不都能涅磐——许许多多的名城都邑,在灾难中一蹶不振,千百年来不过任人凭吊罢了。真正的涅磐,不是哀伤而是激昂,它们如同史诗一般,见证着人类的伟大历程——庞贝、纳皮尔、北川就是这样。

  首先来看庞贝,它是古罗马名城,曾被称作“罗马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与熔岩一夜之间就将庞贝古城湮没。直到19世纪,随着考古学家的大规模发掘,庞贝城才渐渐浮现——那些宫殿、神庙、珍宝、器具,以及火山下的尸骸,都记录了庞贝毁灭瞬间时的情形。

  庞贝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活的遗址”,走近它,千年前的罗马帝国似乎触手可及,历史变得如此清晰,历历在目。德国诗人歌德参观庞贝后曾感叹:“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它带给后人的没有哀伤,而是如此巨大的惊讶与新奇”,庞贝遗址早已跨越时空,它获得重生,同时也复活了整个古代罗马。

  而新西兰的纳皮尔则是另一层意义。在被1931年的大地震摧毁之前,纳皮尔只是新西兰北岛的经贸中心,地位虽然重要却没有世界性的影响。而后来的地震重建中,纳皮尔选择了一条个性鲜明的道路——整个城市规划以“装饰主义”风格为基调,所有的重建建筑都力图呈现出“装饰主义”艺术的精华。不出所料,纳皮尔人的智慧很快获得了回报——几十年间纳皮尔一跃成为世界装饰主义艺术圣地,每年都有全球数百万游客到此观光,可以说,今天的纳皮尔已是“世界的”纳皮尔。

  和新西兰纳皮尔一样,中国北川也在大地震中遭到重创,里氏8.0级地“5·12”地震使整个北川老县城毁于一旦,这是大自然在中华民族身上撕开的伤口,可坚强的人们没有屈服——举全国之力、凝万众一心,北川在两年之内完成了抢险救灾、遗址保护和新城重建。在受灾最重的北川老县城,27平方公里的灾后遗址被划为“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永久保留,而据此23公里的安昌河畔,北川新县城已拔地而起。两地同游,直面生存与毁灭、悲恸与宽慰,感受到的震撼无与伦比,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景观,因为在新、老之间,涅磐已永远定格。

庞贝穿越历史的重生奇迹

  公元79年,一代名城庞贝成为传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让它在瞬间消失,淹没在厚厚的火山灰下。

  此后的1000多年间,这座失落的古城始终远离历史的真相,地下偶然翻出的钱币、雕刻、砖瓦更让它显得扑朔迷离。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二世的一声令下,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庞贝展开,尘封的古城终于苏醒——那些曾经的宫殿房舍、舞榭歌台,包括墙上的涂鸦俚语,都让庞贝的无限风光、声色犬马跨越时空,无一遗漏地重新展现,古罗马时代的市井生活也第一次被现代人触摸、感怀。

  

庞贝大剧场遗址

维苏威火山爆发和庞贝的毁灭

  在意大利南部,平缓的那不勒斯海岸上,海拔1280米的维苏威火山拔地而起、直入云霄,古罗马时代的名城庞贝就坐落在维苏威火山脚下。

  得益于火山灰的滋养,庞贝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在成排的葡萄架和油橄榄间,庞贝人栽种着谷物、蔬菜,还有无花果和迷迭香。流向那不勒斯湾的萨尔诺河绕庞贝而过,连接起古罗马帝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也给庞贝带来了喧嚣、繁荣。

  直到灾难发生前的那一刻,庞贝人都不知道,他们脚下的沃土其实是不远处那座火山送来的。庞贝人也还不知道,这座已经聚集了几百年力量的火山一旦爆发,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将在瞬间被摧毁得面目全非——庞贝的灭顶之灾真的来临了。

  公元79年8月23日深夜,维苏威火山爆发。炽热的地底熔岩在火山内部翻涌、积聚,当火山再也承受不住内部的巨大压力时,惊天动地的爆炸发生了——暗红色的烟柱直刺苍穹,漫天星宿霎时黯淡无光。紧接着,滚烫的火山碎屑暴雨一般从天而降,向着庞贝城倾泻而来。

  庞贝人惊骇万分。从来都是鲜花满坡,祥和美丽的维苏威火山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狰狞,它仿佛一头苏醒的恐怖巨兽,仰天咆哮,摧天坼地。庞贝人开始逃跑,奔跑在街道上的人被砾石击中后倒下,下落的火山碎屑在庞贝城中不断堆积,建筑物因承受不住重压而倒塌,无数的人被活埋。同时,岩浆裹挟着碎石冲下维苏威火山,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到达庞贝,覆盖了整座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岩浆腾起的气浪炙烤着房屋和里面的人们,庞贝城立刻被熊熊大火吞噬。

  然而,灾难一刻也不曾停歇——紧接着,黑色的火山灰从火山口奔涌而下,密不透风地封堵住庞贝城中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户,封堵住那些侥幸存活的庞贝人的眼睛和胸腔,令他们最终因为窒息而死——“生命中最悲惨的一刻来临了,他无法呼吸,灵魂在慢慢脱离躯壳。”

  维苏威火山整整喷发了18个小时,火山碎屑将整个城市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活色生香、繁荣浮华的庞贝从此消失,离开人们的视野。

  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世人对庞贝毁灭的了解只来自于一封信件——“我们准备自己逃跑用的车子在平地上摇摆不停,虽然我们在轮子底下垫了石头。我们看到,地震造成海水退潮,大批海洋生物搁浅在沙滩上。一片乌云里突然窜出两团大火,就像两道巨大的电光,所向披靡……人们一下被烧得抱头鼠窜,大喊‘神灵保佑’,但这个时候更多的人已意识到,神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这封信是当时罗马帝国海军将领小普利牛斯写给历史学家塔齐土斯的,灾难发生时他恰巧在那不勒斯海域巡视,正是仰赖他的详尽记述,庞贝在后来的时光中才不致彻底湮没。

火山灰下,庞贝没有死亡

  在而后的千年岁月里,有关庞贝的故事一直在不断上演:公元1707年,人们在维苏威火山脚下的一座花园里打井时,挖掘出三尊衣饰华丽的女性雕像;1748年春天,一个名叫安德烈的人在葡萄园里翻土时挖出了一个金属柜子,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大堆熔化、半熔化的金银首饰及古罗马钱币。

  

大理石早已斑驳

  又过了几十年,人们从地下挖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着的人体遗骸,以及大量刻有“庞贝”字样的大理石碎块——历史的真相终于慢慢展开,小普利牛斯笔下“失落的庞贝”重回世间。

  从1861年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二世下令大规模发掘庞贝古城开始,一个多世纪过去,考古学家们一层层除去火山尘屑,接近遥远的过去。深埋地下的庞贝古城“出土”了——市场的角落里还有成堆的鱼鳞,庞贝人总是先将鱼洗刮干净再出售;而酒吧的墙壁上仍写有:“店主,你要为你的鬼把戏付出代价,你卖给我们水喝,却把好酒留下”;一户人家的后花园里种满了夹竹桃,厨房的铁炉上架着平底锅,里面煎着的肉似乎还在吱吱作响……

  在那场灾难中,一位庞贝人死在绘有植物花叶的壁画下,当千年后人们挖出他的遗骨的同时,也发现了壁画上的一句铭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沧海桑田的变化无时不在发生,但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却让一座城市获得了永生,庞贝无法躲过火山的劫难,但它却被封存在慢慢冷却变硬的火山灰中,最终躲过了千年岁月的侵蚀。

  火山灰下的庞贝真实保留了灾难来临前人们的生活——能容纳两万观众的竞技场(当时的庞贝城总人口不足3万,庞贝人会在某个时刻倾城而出,去竞技场观看表演);30家面包烘房、100多家酒吧、3座公共浴场,用于交易的步行街以及能容纳5000人的剧院;而在街道边的小酒馆里,墙上画的酒神浑身挂满葡萄,每一颗果实都饱满得仿佛就要胀破;羊毛作坊、商店、印染店、客栈的墙壁上,到处都留有庞贝人的情感印记——“啊,杰斯,愿你的脓包再次裂开,比上次疼得还要厉害”、“亲爱的海伦,我在这里等你已经3天了”、“纺织工人苏切索斯爱上客栈老板的女仆爱丽丝,她却无动于衷。苏切索斯请求爱人的怜悯”……

  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的欢娱风情让千年后的人类为之倾倒。德国诗人歌德看见庞贝后说:“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它带给后人的没有哀伤,而是如此巨大的惊讶与新奇。”而法国历史学家泰纳从庞贝归来后感叹道:“那时候的人,是用整个身体活着。”

现代考古发掘,见证庞贝奇迹

  庞贝古城的考古到今天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三分之一的古城遗址重见天日,已发掘面积达50万平方米。古代罗马帝国的市井生活,随着那些出土的饰物、珍宝、绘画、雕塑,甚至生活用具一起被真实还原。只有参观了庞贝之后,人们才能触摸到罗马帝国的脉搏与肌理,这个曾经赫赫扬扬的大帝国有的不只是斗兽场、万神殿、高架引水桥,还有那么多风花雪月的往事。

  庞贝的火山灰是考古者的幸运,它保存下了奇迹。那些鲜活、直接的物证和生活原貌从残垣断壁中再生,穿越时空,获得永恒。也正是意大利考古学者细致入微的努力,庞贝陨落的历史才一一重现世人眼前。如果没有他们独树一帜的发掘手段,庞贝古城的许多细节必将再次湮没。

  在发掘的初期,人们常常发现火山灰层积中有一些中空孔穴,开始并不以为意。但在1865年,一位名叫朱塞佩·菲奥雷利的考古学家意识到灰烬中的孔穴是已腐烂的尸体留下的空间。他将石膏注入空穴内,由此得到的石膏模型呈现了人与动物在试图逃跑时被冻结的瞬间画面,最经典的莫过于一只大狗,尽量地伸展着身体覆盖在一个孩子身上,试图在为他遮挡住从天而降的炽热的火山灰。孩子则蜷伏在大狗的身下,一只手紧搂着狗的脖子。而狗脖子上挂着的铜牌,刻印着这只忠实的家犬曾经3次救过孩子父亲的命。在最后一次灾难降临时,它没有惊慌逃命,而是尽其所能来保护它的小主人,尽管这一次没能成功。

  一个个石膏像再现了受难者生命的最后一刻,所有的恐惧、绝望和痛苦被凝固下来,栩栩如生,令所有的参观者动容、震撼。

  然而,考古学家们的努力还不止于此:早在1875年,庞贝便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古遗址现场保护,并一直延续至今。例如,在设置照明线路时,他们会考虑“要照亮些什么又不会给实物带来破坏”。对于那些仍然鲜艳夺目的笔画,他们使用的照明方式,既能方便游客近距离观看,又不会使这种常年光照对它造成伤害。而在古建筑修复领域中,考古学家们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如何让参观者得到深刻的体验,同时又最有利于遗址的保护。游客们的参观路线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行走和踩踏并不会损坏历史遗迹中的任何一部分。

  在考古学家手中,庞贝就这样重生了,此时的它依然服装艳丽,宛如从未离开,而只是一个转身而已。1997年庞贝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后,许多出土珍宝便开始了世界巡展,它们向世人娓娓叙说着公元79年8月23日那天发生的故事,让不能亲临现场的人们进入历史、还原自己心中的庞贝,而这也正是庞贝古城的永恒魅力。宝贵的精神遗产。

新西兰纳皮尔震后重生的艺术圣地

  远在地球另一边的新西兰小城纳皮尔,在1931年2月遭遇了7.9级大地震,据当时的报纸报道:“纳皮尔城在地图上被永久地抹去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一片废墟到完全重建,纳皮尔只用了两年时间。70多年后的今天,这座位于新西兰北岛霍克湾(Hawke'sBay)内的小城依然屹立,风光优美,已成为新西兰最著名的景点。

  

新西兰

  重生的纳皮尔,被人们誉为“建筑艺术博物馆”、“世界最好的装饰艺术城”,但它的独特魅力,不光是城里那些极富装饰艺术风格、色彩斑斓的建筑,更来自于那段令人振奋的历史。

那一刻,纳皮尔人看到了“世界末日”

  1931年2月3日,是纳皮尔历史上的一道伤口。当日上午10点47分,原本平静的城市突如狂吼般激烈摇晃,房屋倒塌发出声声巨响,一场7.9级的大地震发生了。这次地震被称为是“新西兰历史上遭受过最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破坏”。整整一分半钟的时间里,霍克湾连续发生了两次地震,震中纳皮尔的所有建筑几乎全部倒塌,到处是断垣残壁与受伤的居民。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震后仅几分钟,火灾又接踵而至。

  据今天“纳皮尔装饰艺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凯西·希尔介绍,火势首先源于一家放置易燃液体的药剂店,在地震后的一小时里,火势迅速蔓延到全市——由于地震震毁了城市供水系统,火势又在木质建筑的助燃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自救的民众将水管接到沙滩用马达汲水灭火,但余震震落的瓦砾又打坏了水管,人们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幸存的家园被大火吞噬。当时新西兰的报纸在报道灾情时说,纳皮尔已成为“巨大的废弃物倾倒场”,而且让人觉得“看到了世界末日”。

  震前的纳皮尔是新西兰北岛最著名的港口小城,也是重要的货物进出口和管理服务基地,纳皮尔还以拥有最完整的毛利人历史遗迹著称,可这一切在震后都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建筑几乎全部倒塌,整个纳皮尔地势上升2米,原有的内陆湖消失,近50平方公里土地沉入大海。灾难对纳皮尔造成的破坏,当时估值就达1亿新西兰元(约合今天5亿人民币)……

  在通讯不甚发达的年代,对外交通和通信的摧毁,意味着纳皮尔民众要独力面对这场浩劫。不过幸运的是就在地震前不久,英国军舰维罗尼卡号(Veronica)进驻港口,地震发生后它马上向外发出了一连串求援电报。2月3日下午,驻新西兰的英国海军派遣两艘军舰加入救援,它们满载医护人员、药品、帐篷于次日清晨抵达。

  纳皮尔的居民也开始行动起来。2月4日,纳皮尔地方警察局局长宣布组成“纳皮尔市民控制委员会”,下辖“卫生与水”、“废墟与安全”、“食物分发”、“道路交通”、“庇护与收养”、“医药救助”等6个部门,处理相关的灾难抢救的问题。在灾难发生后24小时内,一个分工清晰、专职专责的危机处理团队已然形成。

  但是由于余震不断,城市功能瓦解,日常生活几乎无法维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离去。地震后不到半月,纳皮尔已出走了超过一半的人口,原本数万人的城市一下变得死寂——喧嚣、忙碌没有了,连婴儿的啼哭声也听不到了,面对着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留下来的人不禁陷入迷茫,绝望无助的情绪也在人群中蔓延——未来的路究竟在何方?

城市重建与“敲铆钉的故事”

  半年过去了,纳皮尔人依然没有从地震阴影中走出来,城市显得格外寂寥。1931年夏季的一天,年轻建筑师雷尼·纳楚其来到纳皮尔,他站在一片空地前沉默不语,在心中构画着他的蓝图——再过几个月,这里就将有一座新的公共建筑“市场筹备大楼”拔地而起。作为总设计师,雷尼对这个项目早已烂熟于心,图纸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可那场大地震把纳皮尔夷为平地,也把雷尼的建筑计划完全打乱。

  据今天雷尼·纳楚其的儿子盖伊·纳楚其回忆,他的父亲是当时纳皮尔建筑师联合会的主席,重建开始时,雷尼觉得这个地市太安静了,死气沉沉的,嗅不到任何一点重建的希望,他想城市有一点声音,有一点希望——于是,雷尼大胆更改了市场筹备大楼的施工设计,以旧式铆钉代替新的焊接技术施工。

  果然,当越来越多的工人敲打铆钉、拼接建筑构件时,巨大的声响就在纳皮尔上空徘徊,仿佛在高喊,“都醒来吧!”此后,漂泊在外的纳皮尔人开始回到故里、重建家园。市场筹备大楼很快便拔地而起,成为纳皮尔新的标志性建筑,它漂亮、辉煌,鼓舞着人们的信心。纳皮尔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在一片废墟之中,嘈杂的建筑声像是在对纳皮尔作人工呼吸,它慢慢复苏了……”,这就是纳皮尔最著名的“敲铆钉的故事”。

  在随后的日子里,人们克服了太多的困难:由于余震不断,许多人宁可无家可归也不愿意住进临时居所,他们“对所有有天花板的房子都感到恐惧”,海滩上常常聚集着一群群人,燃着篝火,相互依偎取暖;“纳皮尔完了”的谣言也一直挥之不去,特别是很多外地建筑师,在看过废墟般的纳皮尔后也纷纷表示:“即使只是思考一下重建前景,要想恢复到地震以前的城市规模,都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

  然而,纳皮尔重建委员会却并不悲观,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如雷尼·纳楚其、路易斯·海、什拉·威廉姆斯等,他们将重建看做是振兴的机会。一系列吸引人才和外地工人的政策被制定,许多来自新西兰奥克兰、惠灵顿等地的大学毕业生、执业不久的建筑师以及全国各地的建筑工人成为斗志昂扬的“生力军”,加入到纳皮尔的重建中来。

  几乎就在纳皮尔全面重建的同时,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著名的“1930年代大萧条”到来了。世界上许多城市在这次危机中破产,但纳皮尔却“因祸得福”——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与劳力,这使得就业率大增,市场繁荣,银行不再倒闭;重建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也以较平时低得多的价格采办齐全;许多迁入的外地人不仅在纳皮尔洒下汗水,也成了这里的永久居民,在1934年重建结束进行人口统计时,纳皮尔竟多出了近6000永久居民。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篮球比分直播: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福建文旅生活指南(风华录?6月篇)
  • 惊蛰时节怎么养生?这样“捂、吃、按、动”
  • 2025年2月3日立春具体时间 今天几点几分打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安溪:城市有温度 发展添活力 7月29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92号95号汽油 今天(7月27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本周 数字基因刻入世遗之城 于千年古港洞见数字未来 “剧本杀主持人”需要具备哪种能力?蚂蚁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以下符合皇绒猴特 蚂蚁庄园今天问题正确答案:我国古代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