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注册
闽南网 > 旅游 > 闽南旅游 > 正文

中俄界湖里的隐秘传奇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2012-07-05 16:40 /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一岗分两湖”与湖滨大平原  

  在地质年代的第四纪晚期,兴凯湖北岸发生间歇性上升、湖水后退,一条长约50公里、宽约1公里的沙岗露出水面。它纵贯湖面东西,将原本完整的兴凯湖隔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湖泊,这种“一岗分两湖”的奇观,在我国境内仅此一处。

  小兴凯湖面积约140平方公里,大、小兴凯湖之间有一条狭窄的水道穿过沙岗相通。每年洪水期,小湖的水通过水道流入大湖,枯水期时大湖的水则可灌进小湖补充,两湖水得以自然平衡。

  小兴凯湖再北面便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和低平的湖滨平原,平原向北继续延伸至完达山脚下,与黑龙江境内最大、最著名的三江平原相接。兴凯湖湖滨平原的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很多人因此奇怪——方圆不足5000平方公里的兴凯湖,怎么会造就超过它面积两倍的大平原呢?这还要从数十万年前的兴凯湖古湖盆说起。

  古湖盆刚形成之时,面积广阔,湖底地势低平,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湖面碧波万顷,是当时亚洲东部首屈一指的淡水大湖,古兴凯湖的规模大约维持了十多万年,其后便不断萎缩,湖水顺地势慢慢向东消退,留下大片湖沼洼地。在今天黑龙江省的虎林、密山地区,人们都还能找到当年古兴凯湖逐渐萎缩的痕迹。受后来气候的影响,大片湖沼干涸成平原——最初的兴凯湖平原由此诞生。

  然而,古兴凯湖只造就了大平原的雏形,一条条发源于完达山、太平岭、老爷岭的河流从座座深山中夺路而出,向兴凯湖奔去。它们携带来的泥沙不断冲击沉淀,扩大了平原的规模。有趣的是,由于平原地势平坦,每条河流的水量相对较小,难以在平原上冲出顺直的河道——于是,一条条弯曲如蛇形的河道便形成了,从高空俯瞰,这些河道的弯曲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往往在每平方公里流域内,河道蜿蜒长度就达数十公里。水势平缓、河道弯曲,这些因素使泥沙更容易沉积,平原面积也就越来越大。

  相较于黑龙江省的其他平原(如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并不算肥沃。这里的土壤大多属于白浆土——它是由喜湿性植物死后,在平原地势平缓、内外排水不良的条件下,经浆化沉积形成的。白浆土黏性大、透水性差、养分贫乏。而三江平原上的土壤则是“黑土”,里面的有机质在阳光、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充分腐熟,养料充足,极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白浆土曾给兴凯湖平原的农业发展带来阻碍,但到底是人定胜天——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轰轰烈烈地开发“北大荒”后,兴凯湖平原上的人民因地制宜发明了许多耕种技术,还将南方的水稻移植到这里试种成功,如今兴凯湖地区水稻的亩产能达400公斤以上。也是从此时开始,这片曾经肃杀苍凉的大地也有了稻花飘香的南国景致。

  兴凯湖的历史是一幅浩瀚长卷。它是东北古代民族肃慎、靺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后来清朝满族人的“龙兴之地”,从顺治年间起,兴凯湖附近就被“封禁”,禁止任何人入内耕作、渔猎。

  然而,清王朝的“封禁令”只禁住了国人的脚步,却未挡住列强垂涎的目光——1861年,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攫取了大半个兴凯湖。今天,这片浩荡的湖泊仅余下近三分之一属于中国。

  在清政府与沙俄勘定兴凯湖国界后,“封禁令”不攻自破。从此时开始,兴凯湖畔拉开了围垦、开发的序幕,而建国后那场轰轰烈烈的“开发北大荒”运动也从这里发端。

“骨雕海东青”与满族的起源

  1972年夏秋之交,一个平常的日子,黑龙江省考古队离开省城哈尔滨进驻密山兴凯湖畔。此行他们要对兴凯湖北岸一处新发现的早期墓葬进行发掘。

  据历史文献记载,隋唐之前的兴凯湖附近人迹罕至,属“大荒泽国”之境,所以这里发现早期墓葬的消息刚一传出,就立刻引起了黑龙江考古界的高度关注,一系列的专业考古发掘也随之展开。

  两个多月过后,这处兴凯湖北岸的远古墓葬被清理完毕,共发现墓穴32处、鱼窖10座,并有大量的陶器和石器、骨器等文物出土。石器和骨器以捕鱼工具为主,有鱼镖、鱼叉、鱼钩和箭镞等,由此考古人员推断,这片墓葬的主人肯定是一个渔猎部落,当时的人们以渔猎为生,尤以捕鱼为主要生活来源。后来,部分出土人骨经碳14检验,生前所处的年代被测定了出来——距今大约6080年。

  6000多年前的中国还处于新石器时代,而同时期发现的其他古遗址无一例外,都已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特征(如山东大汶口遗址就出土了不少家猪骨骼)。因此,这片兴凯湖畔的古遗址就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渔猎文化的典型代表,尽管规模不大却被单独冠名为“新开流文化”。

  兴凯湖“新开流文化”对于中国考古价值重大,而其中的一件出土文物“骨雕海东青”则更加引人注目,它直接诠释了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肃慎、靺鞨,以至于后来满族的起源。骨雕海东青是“新开流文化”几千件文物中的珍品——它被远古先民雕刻在兽骨之上,手法洗练、简洁地刻画出海东青在碧波万倾的兴凯湖上空,以那双犀利的眼睛寻觅猎物的生动形象。海东青学名“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是古代东北肃慎、靺鞨民族钟爱的猎鹰和图腾,在流传至今的许多肃慎、靺鞨文物上,我们都能寻见海东青的身影。

  肃慎、靺鞨先民是后来满族人的祖先,但再往前,满族的起源就不清楚了。1644年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开始根据传说将兴凯湖周边定为祖先发源之地。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政府还特地将兴凯湖周边划为禁区,视为祖先“龙兴之地”,不准闲杂人等随便出入。也是从此开始,很多清代文献都将兴凯湖作为满族的起源写入正史。然而,令人怀疑的是黑龙江那么大,为什么就单单选中这里?难道就仅仅根据传说——文献中语焉不详,后世的许多历史学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1972年兴凯湖畔海东青骨雕的出土,才为历史谜题提供了答案:这件骨雕海东青的图案竟与几千年后,满族贵族使用器皿上的海东青图案大致相同——历史的传承竟然在这里被接续。

  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兴凯湖在清朝被“封禁”了整整200年,这段时间里,兴凯湖人迹罕至,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状态。

  在持续几十年的开发北大荒的浪潮中,除了这些转业官兵,另一批人也同样不能忘记,正是由于他们的影响,“北大荒”、兴凯湖才成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个印记,挥之不去。

  上世纪50年代末,一大批在“反右”斗争中被扣了帽子的文化名人被“发配”到兴凯湖畔,参加劳动和工作。他们中著名的有聂绀弩、丁玲、吴祖光、艾青等人,特别是丁玲,她在北大荒呆了12年,那篇著名的散文《初到密山》就向后人讲述了兴凯湖开发之初的场景。再往后,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响应国家开发北大荒的号召,无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全国各地汇聚兴凯湖畔——“握笔的手拿起了锄把,在眼镜片上凝结的,却是那兴凯湖的晨霜”。他们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而烟波浩渺的兴凯湖畔也记录下了他们人生中最波澜起伏的一页。

  兴凯湖的激浪不仅诠释着自然的伟力,也见证过历史的洪流。从清末被沙俄割占,到上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开发北大荒”运动,兴凯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篮球比分直播: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福建文旅生活指南(风华录?6月篇)
  • 惊蛰时节怎么养生?这样“捂、吃、按、动”
  • 2025年2月3日立春具体时间 今天几点几分打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今天(7月27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本周 数字基因刻入世遗之城 于千年古港洞见数字未来 “剧本杀主持人”需要具备哪种能力?蚂蚁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以下符合皇绒猴特 蚂蚁庄园今天问题正确答案:我国古代计时 登台入戏 向“新”逐“智”,福建工业“主引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