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狮市湖滨街道,一个集矛盾化解、法律服务、民生保障于一体的综治中心,正成为群众身边的“解忧驿站”。近年来,湖滨街道综治中心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通过阵地革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延伸,将综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用专业与温度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走进湖滨街道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导引受理区里,清晰的指示牌引导群众快速找到服务窗口。这里整合了矛盾调解预约、法律咨询、信访接待引导等多项服务,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多种需求对接”。二楼的心理咨询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相互衔接,形成“预防—咨询—化解”全链条服务闭环。“以前邻里吵架找社区,不懂法律跑司法局,现在来中心一趟全解决。”湖边社区居民王阿姨的感慨,道出了“一站式”服务带来的便利。
科技赋能让治理更高效。网格化服务调度区的电子屏上,辖区83个单元网格的动态数据实时更新,网格员采集的信息通过线上流转机制快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线索,构建起“15分钟综治服务圈”。432路高清摄像头织就的“天网”覆盖全域,今年年初某小区电动车被盗事件中,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快速锁定嫌疑人轨迹,配合警方3小时破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安全感。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是关键。中心创新推出“报单—派单—办单—跟单—结单”五步工作法,配套“半小时签收、8小时首访”跟踪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针对复杂纠纷,中心组建由专职调解员、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网格员组成的“联调团队”,实现“专业人办专业事”。
今年6月,余女士在辖区咖啡店被猫咬伤,因责任推诿陷入僵局。中心启动“调解员+法律顾问”联调模式:法律顾问指导她整理证据,明确法律逻辑;调解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店主沟通,阐明商户管理责任。最终店主承担765元费用,纠纷调解当天取得进展。这场高效化解的纠纷,正是联调机制专业性的生动体现。
服务不止于解纠纷,更延伸至民生守护。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维权难问题,中心优化劳动争议解决流程,成为他们的“权益护盾”。今年5月,朱先生因病请假被辞退,店主以“试用期无工资”拒付报酬。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他整理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证据,调解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用工即劳动关系成立”,店主当场支付850元工资。“本以为维权难,没想到这么快解决。”朱先生的感激道出了群众心声。
作为“法治宣传播种机”,中心通过案例讲解、法律讲座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商户李先生参加讲座课后说:“现在才知道遇事先找法律依据,很多矛盾能避免。”如今辖区商户主动学习法律的越来越多,因不懂法引发的纠纷明显减少。
从“分散服务”到“集成作战”,从“单打独斗”到“联调联动”,从“解决纠纷”到“民生守护”,湖滨街道综治中心用实践诠释着基层治理的“为民之道”。这个群众信赖的“解忧驿站”,不仅是矛盾纠纷的“终点站”,更是法治宣传的阵地、民生服务的桥梁。随着治理实践不断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图景正在湖滨街道徐徐展开,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可感。
(记者 张军璞 通讯员 林锦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深读丨实验室里“长”出产业集群2025-08-2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