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商贸之都,曾享有“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的美誉,石狮商业史留下的记忆,很多都镌刻在流传至今的地名里。
卖鱼街
卖鱼巷、布墟巷、糖房街等这些流传至今的老地名都大有来历。在宽仁与新华交界处有一条巷——卖鱼巷,西北端与糖房街、大仑街交接,东南端与新兴街、建兴街相连。全长约65米、宽约8米,建于清末。传说旧时很多鱼贩在此经营水产品,因此称为“卖鱼街”。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该街原以卖瓷器为主,如碗、碟、缸等器皿,又称“卖瓷街”。
布墟巷
布墟街位于新华与龙华分界处,南北走向,南连新华路,北接凤仪街。清都督施韬在石狮设立5个墟,其中“布墟”就设在此处。商贩们从福州等地购运布匹、茶枯(旧时一种洗涤用品)、针线等物品在此销售。织布、染布、打棉被的作坊店铺也都集中在这里。后改建成街,因此称为“布城街”,如今该街与凤仪街合称为“布墟巷”。
糖房街
糖房街,顾名思义,自是与早年此间开设食品作坊有关。据称当年这里是一条生产、销售糖果、糕饼的“一条龙”专业街。现在的糖房街早已没有一丝糖品交易等的痕迹,倒是“泉利”“源利”两方店招仍赫然在目,那是宽仁王年备家族开设的纸料店。“泉利”纸料店号称当时石狮三大纸料店之一,兼营钱庄。除了这几条街是以手工业、工商业命名外,位于后花社区的磨内,也是因辖区居民都以推磨制作豆干、豆腐为生而得名。
作为一个著名的商都,石狮在很早就形成糕饼、瓷器、布料、民俗用品颇具特色的专业街,商贸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不衰。而在古时,食盐专卖被视为“国之大利”,早在唐代就是朝廷最重要的财源,宋代更有“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说法。在石狮,有不少地名便是缘起盐仓。引东位于玉湖地界,属王姓卜居祖地,现有田墘、顶厝、引中、东橺四大族居,亦有“湖东”之称。关于引东的来历有一种说法,因后花许氏始祖原居住湖东,任朝廷盐官,办盐课,湖东乃官盐销售之地。宋朝之后历代贩卖官盐的区域称“引地”,《现代汉语辞海》(第三卷,山西教育出版社)关于“引地”一词释为“旧时贩卖官盐的区域”。可以说,“引东”是古时盐商获准销售官盐的地方,因地理属东,成地名。另有在永宁南侧的浔尾盐场,从元代开始,岑兜浔尾场的海盐因优质洁白在闽南一带享有很高的声誉。虽在2003年,省盐务主管部门决定关停“永宁镇盐场”,但该地名仍沿用。
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座城市、每个村落、每条街道也都有自己的名字。有人觉得,地名不过是一个方位名词、一个地理坐标,但实际上,那是一座城市文化生态在漫长的经济发展中逐渐酝酿出来的。许多街道、遗迹虽已随历史隐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但地名依旧承载着历史的荣光,经漫长历史熏陶的狮城精神,推动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断开拓创新,书写着新一段历史。 (陈嫣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