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中秋,又逢重阳。思念仿佛是这一阵紧过一阵的秋风,吹遍落叶如裳。
“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九月九自古便是秋日大节。唐代诗人王维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自此不仅登高怀远、遍插茱萸的风俗为妇孺老幼皆知,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一语道破国人心中的节日情怀。
或许是“爱重九之名”的缘故,单单知道“诗佛”笔下饱含乡思的重阳还不够,像爱一个人,我们也爱了解他的过去且一并爱上。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先秦之前,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古人祭飨天帝、祭祖,举行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祭祖的起源。汉代起逐渐形成了求寿、宴饮之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循着典籍的记载,祭祀、自然崇拜等节日起源便跃然纸上,对自然物候变化有着特殊感受和神圣仪式的古人形象更令今人肃然起敬。
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现代的庆祝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无一不沿袭古法,处处依然体现着国人心目中对这个杂糅了多元文化的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近几年,随手翻阅报纸,经常可以在旅游导报上看到“晒秋”这一重阳节“新宠”。在最好的踏秋时期,去乡村赏民俗、看丰收,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尤其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随着果蔬的成熟,每年农历九月九开始,家家户户便将新收成的农作物晾晒于房前屋后,以此来彰显农家的喜庆丰收,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往,逐渐形成“盛典”。
看见红的辣椒、黄的稻谷、绿的豆角……藉由画家、摄影家之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愈发五彩缤纷、熠熠生辉,虽然已经离开乡村许久,对许多农事也已深感陌生,内心依然升腾出一股熟悉的、雀跃的丰收之情。那时并没有“晒秋”这一诗意的称呼,农人们只是掐着指头盼望,待农历九月的风吹黄了家门口的绿叶,就纷纷上山下田,一派紧张的忙碌。邻里乡亲间见面寒暄的头一句总和收成有关,大家一边劳作一边盘算,再差的光景,也能在自家门口喜气洋洋地架晒谷物、瓜果。那时最喜欢听从父母差遣,攀上自家窗台或屋顶,到结实的木架子上去翻搅地瓜干、柿子饼、杨梅脯,趁他们不注意就拿起一块往嘴里塞;也喜欢站在院子里,看大人们将塑料薄膜铺在地上,将金灿灿的谷子倒出来,用铁耙子抓均匀,帮忙驱赶贪食的鸡鸭。那时的概念里这并不是一个节日,却过得比任何一个节日都来得纯粹、快乐。
随着年岁的增长,重阳节的另一层意义逐渐凸显出来。我们迅速长大、成熟,而曾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的故乡、父母和长辈正慢慢老去。看着曾让我们感到伟岸、温暖的身躯日渐单薄、孤单,感慨长长久久真是一样奢侈的事情:多么希望向天再借几十年,能以自己厚实的臂膀为至亲的人抵挡岁月侵袭,让他们在时光流转中老得更从容一些。
九月九日,让我们一起心怀感恩,回到老地方,陪伴老人家,回首老时光,与心中的美好长久相聚。(叶小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