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北武汉有位宿管阿姨火了。武昌首义学院南十一宿舍56岁的宿管阿姨张传芸捡回一把别人丢弃的吉他,从此迷上了拨弦弄音,同学们将她在楼道弹吉他的照片传到了网上,让这个爱弹吉他的“楼妈”名声大振。
从被网友盛赞为“神一样的存在”的北大保安群体,到几年前山东师范大学在图书馆静静看书的保洁阿姨,直至日前被聘为美术老师的大连市西岗区八一小学传达室大爷,诸如此类逆袭的新闻近年来频频见诸各种媒体,且一直为大众所津津乐道。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新闻事件中闪现的“平凡却不平庸”的人性之光让人为之感动外,事件主人公职业与行为的巨大反差无疑也起到了巨大的吸睛效应,更成为新闻的最大卖点。
尽管“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的观念早已人人皆知,但长久以来大众对此类底层逆袭新闻的猎奇与围观心态,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职业偏见。试想,如若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社会个体,其梦想都能绽放出各自的芬芳,此类新闻便会褪去大众追逐的异样光环,淡化为平平无奇的日常。
这让笔者不由想到近来风行网络的所谓“职业鄙视链”,在一条条细分为行业、职位等等的冷漠链条中,无不充斥着以职业来对他人进行身份认同的歧视心态。在鄙视链无处不在的当下,当我们以俯视的姿态来看待他人,以静止的眼光来面对发展的事物时,其实无形中也收窄了自己的眼界,拉低了自己的人生格局。
相形之下,新闻报道中的宿管阿姨张传芸虽身处陋室却心有殿堂,她说:“吉他给了我琐碎生活中没有的快乐。”这种纯粹且超功利的热爱,无疑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现在教她吉他的学生就表示:“阿姨是个非常乐观的人,跟她在一起,我们心里也变得很阳光。”一位身处“职业鄙视链”底层的宿管阿姨,却用朴实无华的行为给我们诠释了何为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梁文道曾在《悦己》一文中写道:“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在“丧”和毒鸡汤正在日渐消解奋斗意义的当下,当部分人心甘情愿地将心中的诗和远方兑换成眼前的苟且时,人的价值往往就简化成粗糙且乏味的物质指标,而实用主义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部分人的人生信条。值得庆幸的是,正是有如宿管阿姨张传芸这样庸庸大众中的所谓异类,提醒着我们要多用平视的眼光来对待他人,用更多的时间来关照自己的内心。
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捡起一枚六便士?这是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留给我们直击心灵的质问。在情怀已然成为奢侈品的当下,当大多数人对梦想噤声不语时,一位普通的宿管阿姨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梦想和情怀不是宏大而抽象的,也并非遥不可及,它可以细化为日拱一卒的生活细节,这种逆流而上的人生姿态,何尝不是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时候我们会受制于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却往往忽视了个体奋斗的作用,从而失去做梦的勇气与能力。心若向阳,必生温暖,当每一个卑微到尘土的梦想也能开出花时,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你我无法改变过去,但至少可以选择从现在起掌握自己的将来。(周培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