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可以把自家种植、管理的林木在这里挂牌出售,完成交易后既节省了长期投入,还可回收资金进行其他林业项目投资,对林农来说是件大好事。”9月25日,永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揭牌成立,同时开通门户网站,将为农村产权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业主的咨询和交易。
当天,永春县还成立了永绿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主要从事林权(林木、林地)收储、租赁、赎买、置换(补偿)活动以及林产品销售、造林绿化工程、园艺植物培植等,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了更加充分有效的林权流转交易、收储、融资等服务。
这一系列的举措,标志着自去年11月永春县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实验区”,承担“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验主题以来,该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注入新活力。
全省率先颁发非规划林地林权证
“这本证不错,有了它,我就可以扩大花卉种植规模了。”日前,达埔镇花农潘金山拿着县林业局为他颁发的非规划林地林权证,准备去银行贷款。
今年以来,永春县研究出台了《永春县非规划林地林权登记发证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开展非规划林地林权发证试点工作,为经营者增加新的贷款抵押和融资渠道,促进非规划林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通过发证,可以让花卉苗木企业、花农更有信心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盘活固有资产,有效破解他们融资贷款抵押难题。”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省花卉产业重点县,永春县共有花卉种植面积5.06万亩,年产值5.53亿元。全县花企80多家,花卉专业合作社达到34家,花卉专业户5000多户,花木产业从业人员共有18000多人。
今年年初,永春县林业局与邮储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年计划投放各类贷款1亿元以上,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已授信林业经营主体、花卉产业93户贷款额度5569万元,累计发放贷款4350万元。据悉,目前永春县已登记颁发非规划林地林权证19本、面积1310亩。“一发证,我们就主动打电话联系他们,询问他们是否有资金需求,他们只要拿着权证,再加个担保人,我们就可以马上授信,利息相比会较低。”永春邮储银行行长张仲仪说,目前已为10户办理了贷款。
立足优势 创新推出“花卉贷”
“产业要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之前,由于花卉流动性强,找银行贷款缺乏担保物,而从民间融资又成本高,因此融资很困难。”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融资难题,进一步做大做强花卉产业,今年年初,永春县林业局就指导县花卉协会组建“新希望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筹集花卉产业发展风险基金335万元,邮储银行专门配套推出“花卉贷”金融产品,为花农提供5000万元的贷款额度,目前已提供贷款担保1560万元。
“邮储银行根据担保资金按照1∶10的比例作为我们的授信额度,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而且上不封顶,期限三年,利息也给予优惠,加上政府对花卉设施建设的贴息补贴,利息更低。” 该县花卉协会常务副会长郑泽新介绍。
“我们以前常常要等苗木卖了,才有周转资金来投入新的种植,这样见效会慢,而且也难有更多的资金来扩大规模种植。”来自湖洋镇溪东村的花卉种植大户郑建民说,“花卉贷”让他尝到了甜头,他的花卉种植更灵活了,规模也扩大不少。
为林业发展 推出“林好贷”
早在2008年,永春县就率先在全市出台《永春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登记暂行规定》,对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进行登记服务,盘活森林资源资产,解决林改后林农发展林业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全县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1宗,面积28171.8亩,额度9501.5万元,促进了林业经营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提升。
今年年初,在该县林业局的指导下,永春县农村信用社通过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方式,推出“林好贷”。贷款期限根据林业周期长的特点最长可贷8年,利率在基准利率上浮幅度后给予5%优惠。林农可选择“林企+林农”、林业投资担保基金、林农和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联保、“森林保险+自然人”、保单质押、林权免评估抵押等担保方式,并可采用整贷整还、整贷零还、按揭贷款等灵活还款。截至目前,已为312家农户发放贷款4865万元。
“多亏信用社助我一臂之力,实现我抚育山林的梦想。”看着年初新种植下去的树苗长势如此旺盛,一都镇仙阳村林农郭春苗非常高兴。原来,拥有400多亩山林的郭春苗,年初准备抚育山林时,资金告紧, 听说县农信社推出“林好贷”,于是就去办理了全县首笔贷款。
“通过一系列的探索,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了,现在我县林农发展林业,有很多的融资渠道,发展更有信心。”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正着手编制《永春县“十三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以鼓励林农发展林下养殖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非木质利用经济收益,有效促进林农持续增收,实现“不砍树也致富”。(姚德纯 周长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我们的2025!篮球比分直播:发展蓝图出炉2025-01-07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