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制茶师傅,也许一开始并不是因为爱茶而制茶,而是在长年累月的制茶中,爱上茶,并把它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在海拔560米高的大雾山茶场,就有一位因制茶而爱茶的老师傅。
从福厦路出发到大雾山山顶,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刘师傅每天都要开车,经过蜿蜒的盘山公路进到山里。路两旁是不断后退的绿树,青山包围着陈田水库,空气极清新。闻到空气中夹带着茶香,刘师傅知道,茶场到了。
大雾山茶场制茶师傅 刘宗富:“早上起来,去看茶园,看哪块茶园长得比较好,叫工人往那块去先采,采完之后要去晾青,然后等太阳出来,差不多太阳温度不高不低的时候,来晒青。”
晒青只是采摘茶叶后的第二道工序,接下来,刘师傅还要将茶叶拿去揉软、发酵和烘干。虽然请了工人来帮忙,他还是习惯亲力亲为,每一道工序,他都要仔细查看一遍。
刘宗富:“在每年茶季,每天都要做到深夜,差不多天天三四点睡觉,七八点起床,干这些活很辛苦,一开始都扛不住,现在习惯了。”
小时候,刘宗富家里有三十多亩茶园,天一亮,他就爬起来采茶。中午回家后,还要进行晒青、炒青等,单单是炒茶这道工序,就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刘宗富:“当初用手工来把红茶制作好,就是靠一个铁锅,下面又很烫,小时候手皮比较薄,烘的整个手都是黑的,练了好多年,手皮一直在磨也就厚了,不怕烫了。”
虽然过去许多年,刘师傅回想起当年的制茶经历,依然印象深刻。
刘宗富:“那时很辛苦,早上天还没亮,就被叫起来干活,茶山又热,中午没休息,人又困,有时候呗太阳晒得很不舒服,没办法,一家人太忙了。”
常年的辛苦劳作,让他和家人对制作茶叶产生了反感,因此,几年前,当已经多年没碰这行的刘师傅提出要去大雾山茶场工作时,家人并不赞同。
刘宗富:“当时一家人都怕了,我老爸说要做你自己做,我们不做了,我老妈叫我不要过来,一个人跑到深山野林里做茶叶太辛苦,而且当初销量又不好。”
大雾山茶场建于1954年,当时,一群年轻人把这片荒山开发成了茶园,然而,一直到了2000年,茶叶的销路才开始好转,等到刘宗富来了,又开发了一百多亩,于是有了今天这样繁荣的景象。
刘宗富:“把新老技术结合起来,现在的销路还算可以。因为热爱茶叶,我把制茶当成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定要把它延续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我们的2025!篮球比分直播:发展蓝图出炉2025-01-07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