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功能退化父母有责吗
通过专家对小龙的样本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孩子身上应得的家庭教育,是环环相扣的,每一步都不可以被家长们忽略或放弃
炎平/制图
是什么让小龙变成现在的模样?外人的唆使?家庭教育的失败?还是这孩子天生性格不好?被小龙折腾得身心俱疲之后,老王和陈霞,开始反思这些问题。
篮球比分直播:师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曾雅茹分析说,小龙之所以变得这么“多事”,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无关系。但是,就家长本身来说,在面对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应该主动弥补。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不过,小龙的本质仍是好的,只要方法正确,爸妈肯尝试,仍有希望改变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篮球比分直播:妇女儿童心理服务中心林锋老师说,小龙身上目前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退化现象,他与人脱节,与社会脱节,要改变他,爸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两位专家分析了小龙的家庭教育到底缺失何处,希望能给更多的家长带来思考与借鉴。可以看出,一个孩子身上应得的家庭教育,是环环相扣的,每一步都不可以被家长们忽略或放弃。
第一步:是教还是管?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他“伸手要”开始
毫无疑问,如果可以追溯,小龙的“沉沦”,一定是从他“伸手要”开始。也许是要一样东西,也许是要一句夸赞,又或许是要一些抽象的东西,比如自由。
这会是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是任何孩子都会有的表现,但却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留心意识到的问题。而对孩子的教育,正是应该从他“伸手要”开始。
“孩子伸手要的时候,家长一旦没有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曾雅茹举例说,小龙在一开始要求爸妈给他吃好穿好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如果方法得当,可以帮小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但是,小龙的父母,更多只停留在简单的阻止,到后来变成一味地顺从。这样不仅不会让小龙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会变本加厉。久而久之,“要”变成了习惯。
曾雅茹说,从小龙的成长经历来看,他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只要坚持一种做法,就能够获得成功。比如,他坚持要买东西,为达到目的,他不断制造麻烦。结果,父母果然妥协了。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他还会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家长,如坚持上网、要钱等行为。小龙通过“坚持”,换取了爸妈的妥协,让自己的愿望达成,赢得了“成功”。这让他乐此不疲。
久而久之,父母也陷入疲态,在面对小龙的“要”时,只剩下了“打压”,没有耐心去引导孩子做其他更能让他感觉“成功”的事情。如此一来,再去讨论其他方面的教育,都很难再有成效。
第二步:爱的艺术
——给孩子钱不等于给孩子爱
当然,“要”的一面必须是“给”。家长应该怎么“给”,才能对孩子形成正确的引导?
“小龙这样的孩子,是典型的‘有爱无要求’型孩子。”林锋说,看上去,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了他太多的“爱”,这些“爱”,基本是以金钱这种可以物化的东西去表现的。但是,父母在给予的同时,没有对他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让他正确地付出、积极地参与或承担相应的责任,结果导致小龙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长大后,小龙便没有责任心,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迷茫、空虚。
于是小龙的世界里形成了这样一种价值观:爸妈的“爱”有多少,体现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的物质要求,即“给更多的零花钱”、“买最好的东西”,等等。他不认为关心、疼爱、尊重……这些东西也是一种“给予”。
因此,当孩子要的时候,不妨换一种给予的方式。比如,陪他一起去“获取”他想要的,让他找到作为“家庭成员”被尊重的感觉。当他要钱的时候,就带他一起去银行取钱,顺便给孩子讲讲家里平时都是怎么一点点储蓄、一步步理财的;孩子要好吃的,要好东西,就带他一起去市场买,顺便给他讲讲家人都是怎么货比三家、一样样精挑细选的。在“给予”的过程中教育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对他认识世界也有好处。孩子每次参与一点,就能进步一点,与家长彼此的了解会更加深,他会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不只是那些没有温度的钱或东西,还有一点一滴的陪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