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购买药品时,相比对乙酰氨基酚片、吲哚美辛等生僻的西药名称,人们更容易关注到清热解毒片、止痛丸等效果一目了然的中药,也因此有人质疑为什么西药不能像中药一样取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实际上,中国西药命名严格按照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命名法,且禁止使用暗示疗效的药名,但中药命名却不受此限制。
在国际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药品命名规则,一种药物使用唯一的通用名
对于药品名称,目前国际上普遍承认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N)。1950年,为结束一药多名的混乱局面,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制定统一的药品命名规则,为同一种药物在世界范围内确定唯一的通用名。1953年,经过专家委员会的挑选和审查,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第一批国际非专利药名。根据INN命名规则,世卫组织每年都以英、法、西、拉丁等四种语言公布新择定的药物名称。
INN规则要求避免采用有治疗暗示的药名,并通过词干使同类药品名称有系统性
一个国际非专利药名(INN)通常由一个前缀和一个通用词干组成,且要符合两大基本原则:一是拼写发音清晰简洁,与其他名称无混淆;二是要体现出药理作用相似的同类药品之间的关系,且要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有关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暗示的药名。与难读难记的长串化学药名相比,INN不仅简短易记,而且通过词干命名法使同类药品的名称系列化,使得并无化学含义的药名能清晰体现药理关系,例如从可卡因衍生出的词干-caine,组成了局部麻醉药系列命名,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中国药品通用名规则要求西药与INN对应,避免暗示性,却对中药"酌情处理"
中国从颁布1985年版药典开始,药名开始向INN靠拢,废除扑热息痛、消炎痛等沿用已久的有治疗暗示的西药名,分别改用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根据2006年版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已有INN名的中文药品通用名要尽量与其英文名一致,原则上音译为主,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但对于中药中无 INN 命名的酌情处理,继续按全国习用名称命名。
药监局有关药品商品名称禁止夸大宣传、暗示疗效等标识规定,也仅对西药适用
根据药监局出台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和《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名称管理的通知》等,药品通用名为唯一法定,与商品名严格区分,且药品商品名称不得直接表示药品的剂型、质量、原料、功能、用途等,更不得有夸大宣传、暗示疗效作用。而《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有更详细的规定,如药品标签不得印有暗示疗效、误导使用和不适当宣传产品的文字和标识;药品商品名称不能比通用名更突出显著,字体面积不得大于通用名的二分之一。但以上规定无法对中药适用,因为中药被禁止使用商品名,只有通用名,而后者却因酌情处理,不受"禁止暗示疗效"的INN命名限制。
中药传统偏形象思维,喜按疗效命名,药名混乱,常有同一名称对应不同药物的情况
传统中药命名符合中国人的形象思维习惯,除形态颜色等之外,尤喜以药物功能命名,如活血调经的益母草,清肝明目的决明子,舒筋通络的伸筋草,治风通用的防风,乌须黑发的何首乌等。以疗效命名的确通俗易懂,但同样在疗效法思维下,因为缺乏植物分类学知识,不同品种中药只要临床效果相同,也归于一种药品,于是造成中药常出现同名不同物的情况。例如2005年版《药典》所列中药名"黄连"指的是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等三种植物的根茎。
中成药被禁止用含"强力"、"秘制"等夸大自诩的用语,却无碍所列药品合法上市
在《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规则》中,中药被禁止使用商品名,且明确写明中成药命名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宝"、"灵"、"精"、"强力"、"速效"等,或含有"御制"、"秘制"、"精制"等溢美之词。但其所列举的反例,如飞龙夺命丸、强力感冒片、速效牛黄丸、御制平安丸、秘制舒肝丸、精制银翘解毒片等,全部为药监局批准上市的中成药,其中还不乏被列入"中药保护品种"的药品。
法律鼓励中药复方制剂用药品功效命名,体现文化内涵是中药独享的"命名特权"
根据《命名规则》,复方制剂根据处方组成的不同情况可酌情命名,其所列举方式中最常用的便是结合功效命名,且鼓励采用具有中医文化内涵的名称。如六味地黄(滋阴)丸、补中益气合剂、除痰止嗽丸、大补阴丸、牛黄清心丸、十全大补丸等。还可采用象形比喻命名,如玉屏风散,本方治表虚自汗,形容固表作用象一扇屏风;泰山磐石散,本方为安胎剂,形容安胎作用固若泰山磐石。如此具有文化内涵的命名优势仅为中药独享的"特权"。
中西药复方试剂在国外早被禁止,在国内却在中药掩护下,继续拥有"疗效神话"
在中药不受命名限制的情况下,添加西药成分的中药复合试剂依然能沿用华丽的中成药名,且不说厂商因此在营销上大占便宜,更重要的是这些复合试剂的危险性也被中药名所掩盖。2001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感冒清胶囊"因被检测出含有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被香港卫生署勒令召回。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未经检测,易与其他药物混合发生不良反应,在香港,中成药是不允许添加西药成分的。事实上不止香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欧盟植物药注册法都同样禁止植物药添加化学成分。而在中国内地,这样不伦不类的中西药复方试剂却在"中药特权"的掩护下,依然拥有"疗效神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