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29日讯 地方债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记者近日调研发现,地方政府在政绩考核压力下,唯GDP的政绩观催生了一个怪现象:欠债越多的地方,发展得越快,地方官员提拔得越快。
地方债咋产生?
办法:绕过法律
“根据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举债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贾康解释,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绕过《预算法》举借了大量债务,“秘诀”之一是融资平台。一些地方通过成立各种名目的投资公司或建设公司等,搭建融资平台,向金融部门借款或向社会发行企业公司债或项目债。现有的法律规范无法对变相举债进行实质性的硬约束。
去处:基建投资
“资金不足,发展却不能滞后。”贾康说,基层政府面对多种考核目标,都必须“达标”,任何一项都可对政绩“一票否决”。经济快速发展,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只有通过举债来解决。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认为,我国的地方债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资。
为何快速增长?
原因一:体制问题
地方债早已有之,近年来之所以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主要源于规模的快速增长。
今年8月初,审计署开启了新一轮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地方债审计摸底,但目前还未形成最终审计结果。
贾康说,地方政府负债快速增长有深刻的体制性原因,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划分不清晰,农业、交通、教育等诸多支出项目都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地方政府支出责任总体模糊,但在具体场合又往往在不断强化,超出其财政能力。
原因二:主动举债
“往深里讲,除了被动举债的压力外,地方政府也有主动举债的动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说。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借债—开发—盈利—还债”的逻辑:通过举债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明显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可以使城市土地得到大幅度升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从而用于偿还债务。
在政绩考核压力下,投资可以对GDP增长有更加直接的拉动作用,让地方官员“面子上更好看”,甚至还催生了一个怪现象:欠债越多的地方,发展得越快,地方官员提拔得越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