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的多数大学,遴选大学校长并不是什么大事,对于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而言,校长就是行政长官,谁当校长往往是由上级部门说了算。最近浙江大学遴选校长所受到的质疑的确是一个意外,尤其是浙大的校友发表声明,对校方肯定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波折,一方面源自这所学校的名气,有人还会盯着校长任命这个问题,另外也因为该校校长长期空缺。
在这样的意外之下,当然也有值得思考之处,浙大校友有力量,那么其他高校的校友呢,在学校就读的学生,以及任教的老师呢,他们难道就对校长任命没有意见?借助浙江大学这次校长任命风波,应该思考,我们过去司空见惯的校长任命模式是否有问题。事实上,今天呼吁公开选拔大学校长,既是一种难得的批评———主要针对的是过去那种行政任命的选拔方式,但同时其实也是一种妥协。教授治校呼吁了这么多年依旧没有进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校长任命的要求也就成了一种求其次的选择,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各方对校长任命的干预,可以说是推动教授治校的必经阶段。
相对遴选过程,从功利的角度看,其实遴选标准更重要。这也是此次浙江大学校长任命风波的症结所在。校友们在公开信中对校长的学术背景强调较多,其实,除此之外,校长的管理能力更值得重视,这也是现在很多人所呼吁的。去年8月初,新上任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向全体师生公开承诺“三不”:担任校长期间,不再做自己的专业学术研究,不再申请自己原有学科专业的研究课题,不再谋求与教学有关的个人荣誉。有人评价说,这是一种很好的转变,意味着高校校长由学者兼职的“双栖”向“专职校长”迈进。校长是精神领袖,但更是一个管理者,至于他是不是院士,名气如何,其实都只是纠缠于学术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标准,不妨借此次机会多一些讨论。(萧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