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女航天员刘洋身穿蓝色运动服在天宫一号蹬“自行车”的场景犹在眼前。如今天宫迎来新一批航天员,用以锻炼下肢肌肉的太空自行车也将再次启用。不同的是,这次它还有一个新角色——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第一课”的新鲜教具。在备受期待的中国太空第一课中,这辆“自行车”将以怎样的形式和地球上的学生见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些网友认为上太空课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一次难得的科普,能够培养孩子的航天兴趣。芭芭拉·摩根是世界首位在太空授课的宇航员,2007年,她随“奋进”号航天飞机造访国际空间站,除了完成专业任务外,还开设了“太空课堂”,与地面上的学生“天地连线”,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媒体评价道,“她的太空授课不仅成为那次任务的最大亮点,对培养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发达如美国,尚重视天空课堂,我们怎能落伍?
芭芭拉·摩根日前专门致信王亚平:“在你环绕地球而行并准备从太空授课之际,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从中可看出摩根的雀跃之情,这种雀跃来自对同行的赞赏与相惜,也来自对太空课的推重与期待。
太空课是面向普通的学生,实际上,需要科普的不只是学生,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应该多一些兴趣。联想最近不少网友认为发展航天不如改善民生,航天离百姓生活太远,没啥实际意义。也许这种质疑的出发点并无恶意,但属于一种误读,且不说发展航天与改善民生并不矛盾,认为航天离百姓生活太远也不客观。
日前有媒体梳理出了生活中的航天科技:原来尿不湿最早是为了解决航天员的内急问题,方便面的蔬菜包、气垫运动鞋、烟雾探索器……最早也都是为航天员发明的。如果说这些都是“小儿科”,那么更值得提及的是这些:据了解,本次神舟十号共承担30余项科学试验,是神舟九号的两倍多。我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左右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专家称,神十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6%左右,这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水平的。如果该技术能够继续研究,并进一步降低成本,将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王亚平的太空课不止上给孩子,我们成年人也应该听听。科普需要常态化、多元化、丰富化。多了解一些航空航天常识,不是坏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