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在浙江一大学读书,上个月放假时,她将平时吃的米粉和白糖放在寝室就回家过假期了,回来后发现白糖竟有异样的香味,马上送去检验,发现被人放入了工业催肥激素,而加料的人竟是室友。事后,室友向小王道歉,并称自己有精神疾病。(6月14日《新闻晨报》)
笔者继续深入看新闻了解到,这位“有精神疾病”的室友已经被学校开除了。对于这样的事情,恐怕很多人想起来都后怕。从新闻得知,小王和该室友一向关系不错,唯一的利害冲突,也就是某个不起眼的明信片设计比赛而已,赛后小王拿了好名次,而该室友也只是安慰奖而已。如果说心理变化也有蝴蝶效应的话,恐怕这也确实会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精神疾病”产生。
翻看以往校园投毒加暴力事件,我们发现大都都是眦睚一般的小事,“级别”再高点,也无非是考试、比赛等关乎现实利益的事情,然而就因为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就导致两个年轻人走向友谊,亦或是生命的对立面,实在是太让人唏嘘不已。我们不仅要问,校园里真的有那么多脆弱不堪的神经?
如果真要较真去问的话,恐怕答案不容乐观。以往人们的观念里,临近毕业季是大学生们精神最为紧张的阶段,毕竟升学、就业、恋爱的压力摆在那里。但是这则新闻里所说的在大学一年级,就已经发生了“精神疾病”的副作用,如此超提前量的动作,恐怕会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往别人食物里投放工业原料,当事人必定是心理有极其严重的问题,要上升到精神疾病,恐怕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广义的说,绝大多数人心理,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大小问题,只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大家都不当回事,更多人会用“心情不好”“压力大”来自我释怀。但如果自身情绪调整不当,再加上外界的不断刺激,那日积月累到临界爆发点,恐怕就真是能升级到“精神疾病”的状态,这时干出点啥事,还真不是人为能控制的住的。
然而我们要问,现在校园里就真的成了“高风险地域”了?毕竟应接不暇的各种投毒暴力事件,都已经颠覆不少青葱校园的那种美好。是人,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情绪、心理波动,而在当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会矛盾凸显期下,校园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方净土。学生受外界影响,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明显;而各种急功近利,也拔苗助长的根植在年轻的心里。在并不缺乏辅导员的大学校园里,如何释怀青春的懵懂幼稚,恐怕一直都是种未竟之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