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国家间的竞赛乃至存亡兴衰,不是由某次具体战役,而往往是战略优劣的竞争决定的。有中国学者指出,几乎每一种国家战略背后都有某种哲学作基础。戴高乐说,在亚历山大的行动里,我们能够发现亚里士多德;在拿破仑的行动里可以发现卢梭和狄德罗的哲学;在希特勒的行动里可以发现尼采和特赖奇克的哲学;在东条英机的行动里可以发现福泽渝吉和神道教;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经常看到实用主义的身影。
一个国家战略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对国际形势认识的深刻程度,而如何认识国际形势,归根到底又取决于用何种哲学思维作指引。因此,国家战略竞争实际是战略境界——即哲学思维方式的竞争。以什么样的世界观统领我们的思想,关系到国运兴衰。
苏联当年没有在敌对势力的军事进攻和遏制中败北,最终却像纸房子一样自行崩溃,根本原因就是苏联在“改革”旗号下逐渐迷失方向,从开始否定斯大林到后来否定列宁,直至否定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放弃了支撑政权最可宝贵的资源,并最终导致整个苏联解体。近年来美国“单极霸权梦”的破灭同样源于哲学的贫困。十年前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国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指导思想(新保守主义及其背后的“文明冲突论”)恰恰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它最主要的缺陷,就是用主观去衡量客观,而无视意图与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
苏联和美国的战略失误,是哲学贫困和战略思维拙劣的结果。它们的教训,也为正在崛起的中国敲响了警钟,逼迫我们从哲学层面审视和检点我们的对外战略。中国奉行何种哲学思想,直接关系到“中国梦”能否梦想成真。
首先,树立国家和人民立场。哲学最终要指向现实,因此它也存在“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哲学立场,就会有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如果国家奉行“向上看”的精英路线,必然导致政权群众基础薄弱,而政权越是脱离民众,对外政策就越底气不足,越倾向于畏惧强权、走依附性发展道路。
其次,是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本质是物质决定意识。制定对外战略同样要优先考虑那些实打实的问题。对国家生存和发展来说,许多东西不能“超越”。比如说地缘安全问题。国家安全和强大与否,地缘是否安全是关键衡量指标。美国19世纪时提出反对欧洲干涉拉美的“门罗主义”,实际是将拉美视为美国的地缘安全组成部分。现在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更是遍布全球。同样的道理,中国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也是基于地缘安全考虑。
第三,是要有辩证法思想。在现实世界中,矛盾是一种常态现象。矛盾解决不外乎三种方式:一是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二是对立面双方势均力敌,形成胶着状态;三是对立面双方同归于尽。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并不断向对立面转化,由此决定了要想使矛盾朝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必须学会从反面着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承认矛盾的艰巨性、复杂性,更强调主观能动性,相信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尤其是依靠群众力量,可以克服矛盾。回避矛盾是智叟式的形而上学。
从国际战略角度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属于“政治突破型”建国的国家。在其政治生命全程中必须始终强化政治统领全局和国际战略。一旦政治底线失守,中国未来很难避免像苏联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应成为维护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哲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