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院长邓永恒教授3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内地中小城市官员的升迁概率与GDP增长关系密切,GDP增速比前任提高0.3%,官员升职概率就高于8%。研究还发现,如果官员任期内长期把钱花在民生和环保,升迁概率是负值。邓永恒建议,中国应该改变干部考核体制。(3月31日《南方都市报》)
这样一个结论,并不悖于公众的印象判断。也就是说,地方官员即便没有开展过类似统计分析,也深谙“升官之道”。由此可以反映出自上而下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干部考核、政绩评价、民意采集等多方面机制存在的问题。
固然,注重民生和环保,可以获得与推动GDP增长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但基于民生、环保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社会共同发展,无论在一个大的国家,还是一个基层地方,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推进民生、环保等具体项目时,会占用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中的相当部分,见效时间也很长。但以邓永恒教授取样统计的中小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城)主要官员为例,多数党政一把手的任期太短,基本上没有任满一届的,除了少数官员“步步高升”,多数是在频繁调任、转任,这种情况下谁能有心思去顾及“花钱多、见效慢”的民生和环保呢?
再说了,即便基层政府的党政一把手有这样一个为造福一方、长期考虑的打算,注重民生和环保事务,但在短期内就将没有明显的政绩。上级考核机关在现有机制下反映出的,就是一个“庸碌”的考核结果,很可能将这类官员调任、转任到相对不重要的部门和地方。
由此传递出一个信号,民生和环保事务不出政绩,关心这方面事情的官员还可能被降职,接替任职的新领导自然要改弦易辙,前任的民生和环保项目很可能面临停止投入而终止的命运。既然这样,对于先前推进过民生和环保事务的基层政府来说,前面的项目投入就打了水漂,财力形同浪费,公众也会感到不满。换言之,注重任期内发展民生和环保的官员,不仅必然面临“升官”难题,还可能两头不讨好,在地方上落下个“瞎折腾”的骂名。
反过来,特别在基层,那些自履新起就“一心一意搞改造,全神贯注抓(政绩)项目”的官员,不仅容易给上级和公众留下“真抓实干”的印象,而且所做的都是能够在短期内提供增量发展,如此就会有可喜的政绩数字,还能培育出支持改造、支持项目的利益群体。至于环境污染等问题,自然留给了后任,留给了地方。相对应的,上级考核机关现有机制反映出的,却是一个“勤勉”、“扎实”、“有能力”、“敢碰硬”的印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注重GDP增长而毫不关心环保、民生等事务的官员升迁得越多,就越变相“验证”了存在偏畸的现有干部考核、政绩评价等机制的“正确性”,也就反映为一种或明或暗的官场生存、“升官”常识,“激励”着更多官员转向。与之同时,各地的民生问题遗留越来越多,环境污染越来越夸张。
要改变“升官”常识制造社会问题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别无他法,必须终结这种悖谬至极的“常识”。其一,应避免各级各地各部门的主要官员继续沿着频繁调整的路子走下去,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一把手,至少要任满一届,才能使其相对负责地全面规划统筹所任职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环境治理等问题。其二,在官员离任特别是拟提任、调任的考核中,引入环境治理效能审计并提升到“一票否决”的权重。(郑渝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