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年一度的课题申报工作正在各个高校全面铺开。在高校追求“学术GDP”的背景下,作为“学术GDP家族”的顶梁柱,课题申报已然成为各大高校的年度重大任务。然而,课题对于学术研究真那么重要吗?
不可否认,对部分学术研究来说,课题项目是不可或缺的。或依赖于大型仪器设备,或离不开大规模的社会调研,或需要众多专家的团队协作,此等学术研究诚然是一种昂贵的事业,没有充足的课题经费作经济基础,研究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与这种昂贵的学术研究相比,相对廉价的研究数量更多。不宁唯是,那些“单兵作战”的廉价学术研究往往更基础、更重要,它们能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着昂贵的团队研究项目的成败。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当代美国政治学者罗尔斯的正义论,不都是没有课题项目支撑的“廉价”学术研究成果么?
由此可知,不是所有的学术研究都需要课题项目来支撑,获得课题项目支持的学术研究并不比那些未得到课题项目支持的更重要。相反,倒是很多无需课题经费支持的基础研究,比那些依赖课题经费支持的应用研究更重要、更根本。
高校过于重视课题项目,对那些拿到课题项目的教师“另眼相看”,这是对课题项目价值功能的明显误解。至于不分学术研究领域、不顾教师的研究兴趣,要求一律重视课题项目,将课题项目的级别及数量直接与教师的职称、收入挂钩的“课题至上论”,更是荒谬之至。
课题至上论必然会导致课题价值功能的部分变异。与此同时,还会产生多重负面影响,如驱使那些本不需要课题经费支撑的教师亦热衷于此,从而耽误甚至荒废其学术研究。又由于应用型课题经费往往高于甚至几倍、几十倍于基础性研究项目,所以,课题至上论迟早会催生轻基础研究而重应用研究的风气。这种本末倒置的不正之风一旦盛行,国家整体的学术研究活力与水准必将下降。
总之,千万不可让课题项目动了学术研究的奶酪。课题项目与学术研究之间,应该是前者服务和服从于后者,而不是相反,否则,随着课题项目水涨船高的不是学术研究本身的繁盛和高端,而极可能是学术河床的露底与干涸。
既如此,那么,告别课题至上论以拯救高校的学术研究,已是时不我待。具体如何退出课题至上论的歪路,首先是要消除课题项目中可能有的腐败。而要消除课题项目中可能有的腐败,要义在于降低课题项目经费。
随着课题经费的逐年增长,“课题致富”已然成高校的一道风景。例如,今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资助额度是15万-18万元,重点项目为25万-30万元,重大项目更是高达60万-80万元。而高校对获得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还给予各种奖励,有的甚至在一次性奖励之外,还对其予以与社课基金同等数目的配套经费支持。
比如,你获得了一个18万元的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那同时可得到所在高校18万元的配套经费,加上课题立项、结项奖励以及课题研究成果奖励,这样算下来,实际能带来三四十万元的现金收入。三四十万元,一个大学副教授三四年的全部工资收入也不过尔尔吧!
有人说,这笔钱要用于研究,又到不了私人口袋。诚然,收集资料、外出调研或公开出版,确实要花一部分课题经费,但一个人文社科项目一般不需要三四十万元来支撑,甚至根本用不了18万元,有个8万元就足矣。
所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课题经费越高就越能引诱更多的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在课题项目的申报及立项公关上,真正的学术研究或因此而被耽误,此其一。其二,高校给予课题项目配套经费及各种奖励,必将冲击其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这种以课题为中心的收入分配方式,一方面使那些作基础研究,原本无需申报课题项目的教师也走上项目申报之路;另一方面,又为权力介入学术提供了人为良机。
在我国学术界,“权力”这只看不见的手,始终在课题项目申报、评审中扮演着某种角色。种种学术腐败的滋生和蔓延,重要根源就在于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乃至左右了学术。
当课题项目可以让教师“先富起来”,为课题而迎合权力的需要,就符合人之常情了。毕竟,学者首先是脱离不了七情六欲的人,先富乃至于暴富的诱惑越大越难以抵挡。课题项目经费过高,与实际的研究需要根本不相符,这既是我国课题项目制度无助于甚至是有害于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因,亦是种种课题项目腐败并最终导致该制度在实践中发生变异的重要根源。
国家和高校理应大大缩减课题项目经费投入,而拿出更多资金用来改善高校教师的基本工资待遇,使之不至于沦为“学术民工”。当课题经费不足以引诱更多的人为之动容,当手上没有课题项目的教师也能自由而又有尊严地从事研究,这个时候课题项目要想动学术的奶酪就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