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雪山之水 天赐的“传世宝”
“在这里生活,一定可多活五年”
雪山,是东溪的源头,位于永春呈祥乡,北侧就是德化,周围群山环抱。但海拔1366米的身躯,让雪山成为“群山之宗”,永春最高的地方。
在村民心中,雪山是离白云最近的地方,纯洁而美丽。
为何叫雪山?村民都说不清楚,但呈祥乡西村村人黄忠建说,可能是冬天雪山常下雪,而其他山脉较少。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沿着一条盘山公路,驱车十几公里,就能到达雪山山顶,沿途道路一点点变窄,沿线民居村落也越来越少。
在离山顶唐代千年古刹雪山岩寺100多米的地方,是雪山感恩园林,路边还竖立着一块木牌,写着“晋江东溪源头”六个大字,附近还有个古凉亭,有条石板铺的小路,拾级而下,隐约可听见淙淙水流声。大约两三百米远,那声音愈加明显,循着水流声而去,先是发现一股细小的山泉从山中乱石杂草中汩汩流出。不远处却还有更大的水流声,只见一股清泉从山中喷涌而出,沿山体而下。
溪水清澈得像一面镜子,还很清凉,含一口在嘴里,冰凉冰凉的,还有一点淡淡的甜味。水体冰凉仿佛冰镇过一般,一扫登山人的暑气。
遗憾的是,在泉水旁,零星散落着塑料袋,随着泉水哗哗地向山下流去。在古凉亭里,偶尔有游人在歇脚,一位男子赞叹这里的景色:“风景真好,在这里生活,一定可多活五年”。然而,等这批游客离开后,凉亭地板上却散落着一大片瓜子壳、纸巾。
雪山水汇入东溪大峡谷
“白天喝山泉,夜晚听溪声”
像这样的小溪流,数也数不清,都往山下汇集。东溪村村民陈于杏说,呈祥乡辖西村、呈祥和东溪3个村,人口八九千人,四五十年前,从蓬壶镇划分出来。
今年73岁的陈田宗,就是呈祥乡东溪村人,每天都要到雪山岩寺帮忙管理日常事务。
在他印象中,上世纪70年代以前,雪山上不仅不怎么长树木,而且连草本植物都不是很多。当地百姓靠种地瓜为生,东溪水来源也得依当季雨水多少而定。后来,政府开始重视雪山一带的植树造林,用飞机播了三次树种才勉强有树开始生长。经过三十多年的生长,雪山上的林木虽然不是很粗壮,但也郁郁葱葱起来。树木固定水源,雪山上的水终年不会干涸。
东溪村有近2400人,基本上都姓陈,祖辈传下来的说法是,五六百年前,陈姓家族就定居到这一带,守候着东溪。
“白天喝山泉,夜晚听溪声,很满足了。”今年70岁的陈于杏,除了年轻时曾走出大山在篮球比分直播:念了三年书,其余六十多年,都没怎么离开过村子。对于东溪,他再熟悉不过了。
以前,村民都去山上,找一个溪流汇集处,用木桶挑水。最近一二十年,吃水条件有了一些改变。陈于杏说,相比打水井,接水管引山泉更方便,由此,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接水管,将山泉引到自家厨房里。
清甜的山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虽然村子很少有百岁老人,但如今还健在的九十岁以上老人有近20名,六十岁以上老人有200多名。在村民看来,从雪山细流而下的山泉,是上天赐予的最珍贵的“传世宝”,尽管如今山外的经济好了,村里年轻人跑了,但老人们都不愿离开,更舍不得这些溪流。
“保护水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在流到东溪大峡谷之前,雪山溪流都是涓涓溪流。
东溪大峡谷,在东溪村边,是前年刚开发的旅游景点,主打溯源游和生态游。工作人员介绍,刚开始推广,知名度还不够响亮,游人不多,日均100多人。但东溪源头生态环境本身就很好,保护工作也好,因此,还是相信终究会有很多人来游玩的。
“保护水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应该大家一起来。”陈于杏说,雪山海拔高,夏天凉爽,但冬天气温很低,因此,海拔七八百米以上,就几乎没有村落,由于气温低,连山上的松树都长不高,二三十年,仍只有一两米高。
站在山脚往山顶看,雪山全身都被树木草皮覆盖。对于雪山的植被,在村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顺口溜——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像人一样,雪山全副武装,保护得很好”。
人少,对原生态的破坏就小。山好树木多,水就自然清澈。在陈于杏的记忆里,东溪的源头水质一直不错。上世纪60年代,在篮球比分直播:念书时,他也曾去丰州旧金鸡拦河闸一带游泳,在清澈见底的水里,还能看到鱼虾,然而,十多年前,一次路过南安丰州,看到晋江江面漂满垃圾,让他感到痛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