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力波探索的中国贡献
——“慧眼”望远镜成功监测到爆发天区
此次关于引力波的最新探索也有来自中国的贡献。据媒体报道,中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HXMT望远镜(以下简称“慧眼”望远镜)对此次引力波事件发生进行了成功监测。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熊少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慧眼”望远镜在引力波事件发生时成功监测了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区,对其伽马射线电磁对应体(简称引力波闪)在高能区(MeV,百万电子伏特)的辐射性质给出了严格的限制,相关探测结果发表在报告此次历史性发现的研究论文中。
据了解,此次引力波事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天文学家使用了大量的地面和空间望远镜进行观测,形成了一场天文学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全球规模的联合观测。
然而,引力波事件发生时仅有4台X射线和伽马射线望远镜成功监测到爆发天区,中国的“慧眼”望远镜便是其中之一。
此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6日晚也宣布,自北京时间2017年8月18日21:10起(即距离引力波事件发生24小时后),中国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合作团队利用正在中国南极昆仑站运行的第2台望远镜AST3-2对GW170817开展了有效的观测,此次观测持续到8月28日,期间获得了大量的重要数据,并探测到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学信号。
新引力波能被望远镜“看”到
——专家:开启引力波多波段、多媒介观测时代
据媒体报道,过去探索到的数次引力波事件,都是双黑洞并合,但黑洞并合真的是“黑”的,它不会发射出电磁波;而这次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是会发光的,至少是能被电磁波望远镜“看”到的。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讲师高爽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黑洞产生的引力波很强,但持续时间短,中子星产生的则偏弱,但持续时间长,这意味着现在已经可以探测到比较弱的信号,探测仪器的能力更灵敏,噪声控制得更好。”
他还表示,双中子星合并是金银等重金属的形成机制,探测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人类理解化学元素的起源。
而另一个重要的进步来自对引力波精准的定位。高爽解释说,过去的引力波只能很粗糙地知道大概的方向,现在可以精确定位,从而探测到引力波的来源天体,使得望远镜可以进一步观测,开启了多波段、多媒介观测引力波的时代。
谈及未来,高爽相信,肯定会发生越来越多的引力波事件,将会有更多的数据用来分析引力波的细节,帮助人类理解黑洞、恒星、宇宙早期的行为和演化。
“国际多个望远镜共同观测也将成为一种新的合作机制,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新设备加入其中,贡献力不容小觑。”高爽说。(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五号卫星2025-09-0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