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是趋势,但并不代表要取消使用现金
“如果商家都不收现金,这种情况下,不是对我像我这样的老年人的歧视吗?”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所所长贺力平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直言。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向中新经纬指出,即使到以后移动支付非常发达了,但这种取消现金的做法,其实还不是特别的科学和严谨。“我支持大量使用移动支付,但不是特别同意‘无现金社会’的提法,移动支付应该是主流的趋势,但并不代表我们要取消或者杜绝使用现金。”朱宁称。
“在推广互联网支付、滴滴、共享单车等工具的同时,必须得意识到还是有很多,尤其是年纪稍微较大的消费者并不用智能手机。”朱宁进一步指出,假如强制使用的话,就会出现社会服务的不平等对待,会有利于那些更善于使用移动互联技术的人群,而不利于那些相对传统的人群,而这种福利的变化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蚀。
贺力平认为,在新旧技术交替的过程当中,这种社会摩擦必然会出现,对商家来讲,选择一种支付方式,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但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触犯法律边缘,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国内商家可以拒收港币、美元但是不能拒收人民币。
“在北欧部分国家也在逐渐推行尽可能的减少现金使用,但是都不会极端到要完全的取代现金。手机支付很便捷,但是必须得意识到还有很多人不用手机或者不用智能手机,那这是一种不公平的方式。此外,还有个人隐私,有些东西大家宁可用现金来支付,而不用移动支付或是有个人识别功能的方式来购买。”朱宁分析道。
贺力平也建议,社会应该讲求一种平衡、兼顾的原则。如果没有现金支付确实也会带来不便,比如,国外的有些公交车,不能使用现金支付,对于游客就会带来很大的不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