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8月11日至13日三天的贬值之后,人民币汇率纠偏基本完成,并于8月14日趋于稳定。但是,人民币的快速贬值,使得部分人士担忧人民币未来是否会经常出现跳跃式调整。就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上周二至周四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直接原因是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的修正,是强化汇率定价市场化程度的一项特别措施。随着人民币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汇率的短期灵活性会提高,有助于避免汇率过度偏离均衡水平,因此会大幅降低未来出现跳跃式调整的可能性。
马骏认为,要判断人民币汇率的中期走势,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经济的基本面,全年GDP环比增速有较大概率达到7%左右。“从需求面来看,支持经济企稳回升有如下几个具体因素:首先,我国从去年底开始降息降准,加上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这些政策调整都应该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发挥正面的作用。其次,商品房价格和销售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复苏。再次,地方债置换和发行基本解决了地方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再融资问题,在铁路、保障房、水利、环保等领域开工的一系列新项目也有望加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基建投资。”马骏说。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分析人士担心,央行是否需要通过持续干预市场来稳定汇率。马骏表示,央行已基本退出对汇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只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干预来熨平过度偏离基本面的短期波动。未来即使央行需要干预市场,升、贬两个方向干预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此外,近期也有评论认为,人民币的贬值导致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造成各国汇率的竞相贬值,甚至可能影响美国的通胀率并使得美联储改变加息的步伐。马骏则认为,相关评论夸大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溢出效应。
马骏解释:“首先,其中一些判断的前提是人民币会持续大幅贬值,而这个假设前提是不对的。事实上,上周出现的是一个短暂的汇率波动,很快就稳定住了。而汇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前者的中长期趋势。其次,国际上一些汇率和资产价格的短期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期,而预期经常会在几天之内对某个事件出现过度反应。随着市场预期的稳定,过度反应的一些价格应该会理性回调。再次,一些人在分析中采取了简单化的‘算术’方法,即假设其他所有变量都不变,只计算汇率对某国通胀率或某种商品价格的直接影响。这种简单化的方法忽略了市场供给和需求对汇率的反应,非常容易高估汇率的影响。”
关于竞争性贬值的说法,马骏强调,中国未来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需。“即使考虑到人民币上周的贬值,过去几年之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累计变化仍然是较大幅度的升值,中国没有意图和需要来参与‘汇率战’。”马骏说。 (见习记者 周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