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支撑东北振兴的环境和要素已发生根本性改变,资源红利、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已消失殆尽。对东北地区而言,现阶段所能利用的独特优势是过去长期形成的雄厚工业基础和相对发达的实体经济,未来发展的内在潜力大小取决于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红利的有效释放程度。
一、要对东北地区新一轮全面振兴充满信心
过去两年,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2016年辽宁省经济出现负增长,吉林、黑龙江两省经济增速也比较低,这令“东北塌陷”“东北衰退”的言论甚嚣尘上。东北经济能否重振增长动力和活力,是民众关心、国家着急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此,2016年的中央7号文、国务院62号文,以及国家发改委配套出台的《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篮球比分直播:)》等,对东北地区新一轮全面振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事实上,无论是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东北地区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后劲仍是比较足的。短期内,在完成经济指标挤水分之后,东北三省的主要经济指标正在逐渐企稳回升。在本地区原有增长趋势之外,国家预计通过三年滚动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向东北地区投资1.6万亿左右。这不仅会加速东北地区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且会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实现较快增长,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长期内,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政策红利会逐渐释放,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新区金普新区等重要经济功能区的示范与引领效应会逐渐发挥出来,民间投资在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与“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下将逐渐回暖,消费增长和服务业发展将带动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在上一轮经济周期中受到外需制约的东北地区实体经济,将有可能在下一轮经济周期中表现出更有利的独特优势,从而支持东北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体经济优势是东北地区从老工业基地升级为新工业基地的重要基础
最近,关于实体经济有很多争论,尤其是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声称要制造业重回美国、我国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比较中美制造业成本等言论之后,许多人不禁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危机感。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东北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质量。作为我国建国以来的重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在装备制造、原材料生产等领域长期积累形成的核心技术、生产工艺、管理模式、生产与管理人才等工业基础资源,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重要优势,这是其他地区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的。东北地区一直被饱受诟病的工业一柱擎天、虚拟经济不发达,但如今这种“偏实”的经济结构完全可以打造成为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独特优势。
国家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战略提出,到2025年将东北地区打造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这顺应了“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必将推进东北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升级,巩固和提升实体经济优势,将东北地区从老工业基地升级为新工业基地。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必须依靠既有的实体经济优势,在雄厚的工业基础与完备的工业体系之上,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价值链竞争优势。
三、市场活力的有效释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主要内在潜力
市场活力不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短板,但在市场机制完善过程中也可以形成后发优势。东北地区较强的工业基础之所以没能在新常态下转化为竞争优势,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市场化程度不高是首要制约因素。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权力过大,导致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围着政府转,要政策、要项目、要审批,市场需求和市场机制被长期忽视和破坏,导致了大量的资源错配、低效利用等情况。如,多数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所而不是企业技术研发一线;国有企业占据了大量资源,民营资本引入不足,民间投资大幅萎缩;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主要面向产业用户而忽视大众消费者;实体经济资本和金融资本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房地产业,或是其他地区虚拟产业,本地服务业发展没能得到金融资本的有力支持。因此,在东北地区,市场机制改革是统领性的红利,其可以带动创新资源、开放资源、实体和虚拟资本等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也是国家将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首要功能定位为“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原因。
总之,在东北地区较强的实体经济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快释放市场改革红利,将形成“实体经济+市场活力”的独特优势与内在潜力,进而有力地推动东北地区新一轮全面振兴。(周学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