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政和富峰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义富带着一批人走进流转承包的竹林。一番忙碌后,一张喷灌管网初具雏形。

二〇二五摩登上海设计周期间,外地设计师在展位了解政和竹产品。 (政和竹产业发展中心 供图)
“现在竹笋正发育,如果旱久了,收成肯定不好。”刘义富共流转承包了一千多亩竹林,每片竹林的需求他都了如指掌,“有了喷灌设备,连上蓄水池,随时都能遥控浇水,不用再‘靠天喝水’了。”
政和县有46万亩竹林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竹农们管养竹林更加用心。但要让满山翠竹真正成为致富兴农的“摇钱树”,传统粗放的经营和生产模式成了“拦路虎”。
《南平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竹木三产融合发展机制,在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上争先。近年来,政和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立足竹产业资源禀赋,加大竹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与资金投入,做精做细全竹产业,打通一二三产业链,闯出了一条“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日前,记者来到政和,循着这条路感受“一根竹”在不同产业的新姿态。
科学管护,沉睡竹林变“金库”
“距离产生美”,竹与竹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距离,才能产出好竹好笋。刘义富还记得,刚接手铁山镇这片竹林时,由于疏于管理,山上新老毛竹杂乱生长,将视野挡得结结实实。“看似竹子不少,实际互相抢养分,产量一年比一年少。”
刘义富从降低密度入手,又用上有机肥改善土质,同时在山间开挖机耕道,争取农机购置补贴,将“爬山虎”履带运输车开进竹林,让笋竹下山更加便捷。经过近四年的科学管理与建设,这片三百多亩毛竹林的亩均效益已提升至3000元。
改造竹山所需资金不少,让他敢于持续投入的,是竹产业年年向好的发展态势,更离不开政和对竹林可持续经营的实在支持。
推广竹林丰产培育标准化技术,建设丰产高效集成示范片,升级改造竹山机耕道和喷灌设施……近年来,政和县加快丰产竹林建设,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促进竹山流转,提升竹林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截至2024年,全县累计建设丰产毛竹林28万亩,笋、竹材产量提升7%。
“有了政府支持,合作社将另外流转承包的七百多亩毛竹材用林也跟着升级,现在每年每亩能产1.2吨竹材。”刘义富拍了拍结实的竹竿,笑着说,“政和竹加工企业这么多,竹子质量好,供不应求!”
受益于“闲置竹山变宝库”,林改以来,“持证上山”的竹农们钱包鼓了,政和全县林农户均涉竹收入达2.1万元。
“把家里确权的竹林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每亩能拿100元租金。”东山村村民刘义平说,加入合作社后,除了平常巡护竹山拿工资,收成时上山挖笋砍竹,他每天还能再多三四百元收入。
2024年,刘义平流转给合作社的竹林收获颇丰,“除了工钱,合作社还发了七八千元的分红。”就近就业拿工资、流转竹林收租金、入股合作社有分红,一片竹林带来三份收益,让他心里美滋滋的。
智享创新,纸上蓝图成实体
勾勒轮廓、雕刻细节、打磨抛光……走进中国竹具工艺城的竹产业智创服务平台,产品研发打样中心的五轴数控机床正对竹原料进行切削。数小时后,原本平平无奇的竹木块脱胎换骨,成为一柄精致的竹如意摆件。
“这台设备能够从五个方向加工立体竹制品,便于验证设计可行性、测试产品性能。”工程师曹金华告诉记者,该中心采用“小单快反”机制,能快速调整设计,帮助企业压缩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响应市场需求,最快两天即可完成打样。
“如果向专业工厂下单,起做量一般是500个,打样成本不小。”曹金华说,自建打样车间需投入大笔经费购置设备、聘请技术人员,令许多中小微企业望而却步;个人设计师和高校学生也常面临设计作品难落地的问题。
政和是全国最大的高端竹家具生产基地之一,产业链的生命力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产品创新。为破解竹企与非竹企“想做却做不了”的难题,充分发挥中国竹具工艺城的集聚效应,政和建设竹产品研发设计打样中心,引进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运营,通过“政府搭台+多维联动+共创共享”,实现“创意设计样品量产”的全链条转化,为竹加工产业创新提供“加速度”。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的实践基地,竹产业智创服务平台已接待多批师生实操学习,帮助一批匠心独运的创意在这里成形。政和县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富强指着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云栖竹榻”说:“希望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吸引更多设计类学子赴政实践,与企业实现智力资源对接,推动产学研用融合。”
近日举行的2025摩登上海设计周期间,竹产业智创服务平台展现的技术实力令许多外地客商、设计师充满兴趣。“创新源自概念与工艺的巧妙结合。”上海惟拾设计联合创始人方舟说,“我们将与智创服务平台合作,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开发新产品。”
张富强介绍,目前中心已与篮球比分直播:的中国茶具城、义乌的国际商贸城形成链接,提供竹制品设计、制作、打样等一站式服务。“我们将逐步扩大服务范围至全省、全国,让更多创新产品从政和走向市场。”
竹产业智创服务平台还蕴含着竹的更多可能性。2023年,政和县推动球探体育比分:竹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地政和;今年6月,政和与南平碳计量中心、福建空天碳科技集团等单位联合编制的全国首个《竹制品碳足迹计量评价方法》发布,推动碳排放从理论向产业实践转变。“目前,平台既设置了全球竹相关标准及竹制工艺流程的展示区,还是政和竹制品碳足迹监测管理平台的承载点。”张富强表示,平台将承担起提供行业技术导航、助力竹企低碳转型的角色,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元应用,跨界融合造新景
9月,产自政和的6幢户外竹钢民宿,在新疆阿勒泰扎下了根。
“这款民宿能够安装在陡坡、森林、水库等复杂地形,具有保温、抗寒、隔热、隔音等优点,使用寿命可达40年。”球探体育比分:碧诚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芳平说,由于安装便捷、绿色环保、坚固耐用,一经推出,它便成了云贵川等地景区的“新宠”。
碧诚工贸的产品原以竹家具、竹餐具为主,不仅在全国各省市销售,更远销12个欧美国家。
在全球“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以竹代塑”“以竹代木”全方位深入人们的生活。以此为契机,2023年,刘芳平开始探索建筑竹材,最终创新开发了竹钢复合结构建筑方案,并用于民宿建设。
步入竹钢民宿,床铺、茶桌、灯具等竹制家具一应俱全,天花板、地板、外墙等同样使用竹材。“这款民宿使用的竹材共有七层,最外层是沥青瓦,能抗8级台风、6级地震。”刘芳平介绍,除承接省外订单外,他正与省内多个景区洽谈合作,拓展本地展销渠道,“随着竹建材的认可度上升,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愿意体验竹钢民宿。”
碧诚工贸的这一创新,正是政和打造“竹+”空间,推动竹与茶、旅、文化等多产业融合的缩影。
近年来,政和立足资源禀赋,出台《政和县建设“以竹代塑”示范县实施方案(试行)》《政和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三产融合拓展应用前景,推广全竹空间应用场景。目前,全县已生产销售全竹茶空间1.2万套,串联祥福竹工艺博物馆、天村稠岭竹海等景点的寻茶访竹体验游深受游客好评。2024年,全县带动竹林旅游接待游客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一根翠竹,撬动千万产业。2024年,政和全县竹业产值实现73.38亿元,同比增长8.51%。政和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陆雄斌表示,未来,政和将持续做精做细竹产业,加快建设竹具设计、制造、集散“三中心”,全力打造高附加值全竹产业链,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记者 程若兰 通讯员 阮倩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十四五”奋进足迹|“十四五”以来自贸区2025-10-2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