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烘一体机线下门店标价7999元,线上多家平台比价后,叠加满减和运费险,不到七千元就拿下了!”近日,60岁的陈阿姨坐在客厅里,对着手机里的购物订单向记者分享她的“双十一”“战果”。与往年熬夜抢券、盲目囤货不同,今年她提前三个月就把心仪家电加入购物车,线下实体店核实品质后,在线上等待最优折扣下单,“再也不会为了凑满减买一堆用不上的东西”。
陈阿姨的转变并非个例。这个“双十一”,越来越多老年人告别“低价诱惑”,转向“需求导向”的理性消费。他们或是总结过往“踩坑”经验,或是借助子女帮助与适老化工具,在购物中既享受数字消费的便利,又守住了理性的底线,勾勒出银发消费市场的新图景。
现状:老人拒绝套路,只买“刚需好物”
“以前看直播间喊‘全网最低价’就忍不住下单,现在学会‘慢下来’了。”年近六旬的林阿姨翻出手机里的购物记录,两年前“双十一”囤的清洗剂至今还有一箱没开封,而一次冲动购买的冷冻食品因逾期变质,最后只能全部丢弃。如今的她给自己立下规矩:生鲜产品“吃多少买多少”,日用品只囤1至3个月用量,“保质期短的绝不贪多,再便宜的东西用不上也是浪费”。
而家住龙福小区的戴大爷则把“子女把关”当成理性消费的“安全阀”。他会提前将需要的日用品加入购物车,等儿子周末来探望时请他帮忙甄别店铺信誉、分析促销规则,“满减、预付定金这些套路我搞不懂,孩子帮着算一算,能避免不少冤枉钱”。目前,戴大爷的手机里只收藏了五家多年光顾的老字号店铺,“定点购买不容易出错,售后也有保障”。
这种理性还体现在对品质的追求上。“价格只是参考,好用、安全才是关键”,年过七旬的王大爷今年“双十一”入手了一款带语音播报功能的血糖仪,“儿女不在身边,这个不仅能自动读数,还能将数据传给小孩,比便宜的普通款实用多了”。
转变:从“凑热闹”到“算明白”
老年人的消费理性,不少是从过往的“教训”中习得。日前,记者随机采访时了解到,不少老年朋友都有过冲动消费后悔的经历,这也倒逼他们渐渐养成“货比三家、按需下单”的消费习惯。
“以前直播间说‘包治百病’就信了,花三千元多买的保健品,吃了半年一点效果都没有”,提及两年前的经历,王奶奶仍记忆犹新。如今她不仅对“神奇疗效”类宣传保持警惕,还学会了查看产品资质和用户评价,“保健品不是药品,再也不会被虚假宣传忽悠了”。而刘大姐则在遭遇过“退款诈骗短信”后,养成了只在正规平台购物的习惯,“收到陌生信息先问女儿,不轻易点链接、不泄露密码”。
这种转变背后,是老年消费群体的结构性变化。“我和老伴的退休金够用,没必要为了省钱买劣质货”,一位退休教师的话道出了不少老人的心声,她如今网购更看重品牌口碑和产品功能,“‘双十一’的核心是买得值,不是买得便宜”。
分析:银发族消费日渐理性背后
老年人的理性消费,除了离不开数字消费环境的适老化升级与社会各界的助力外,社区与子女的“双重引导”同样重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银发人才总队、老年大学等涉老组织就经常组织“银发人才”或讲师走进社区,开展相关讲座,帮助老年人学会识别消费陷阱、掌握退货维权技巧,“很多老人学会了查看店铺信誉、申请运费险,维权意识明显提升”。不少子女还主动为父母设置“购物冷静期”,帮助筛选商品、解读规则,成为老年人理性消费的“把关人”。
这个“双十一”,银发族的理性消费不仅是个人选择的转变,更折射出数字消费生态的完善与银发经济的提质升级。石狮市老年学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当老年人既能跨越数字鸿沟享受购物便利,又能守住理性底线规避消费风险,银发消费市场必将释放出更持久的活力。正如陈阿姨所说:“购物的本质是改善生活,不是被优惠牵着鼻子走,这样的‘双十一’才真的有意义。”
(记者 刘晓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天问一号“惊鸿一瞥”!神秘阿特拉斯彗星特2025-11-0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