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内蒙古、青海、广西等省区密集推进公文抄袭专项整治,对数据拼凑、旧稿翻新等顽疾实行“零容忍”,要求严把公文质量关,释放出坚决纠治形式主义的强烈信号。
公文,上承中央决策部署,下接百姓民生关切,既是政策传导桥梁,也是服务群众载体,更是体现行政能力与工作作风的窗口,其内容是否结合实际、表述是否严谨规范、执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有效落地。因此,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准确性不容丝毫折扣,一旦失准、失实、失范,不仅会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更将侵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基础。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将抄袭视为应付差事的“捷径”。有的制定文件照搬照抄、出台制度“依葫芦画瓢”;有的奉行“拿来主义”,撰写文稿“新瓶装旧酒”;有的甚至张冠李戴,闹出“公文乌龙”的笑话。比如,前不久就有媒体报道,山西五台县一篇县长调研稿,与当地某景区党工委副书记的调研稿重复率超80%;广西平乐县的森林防火规划,竟将湖南安化县的地理信息原封不动复制过来,甚至连乡镇名称都未更改。
公文抄袭表面看是文字懒政,实质是作风病象,暴露出多重问题。一是工作态度不端,部分干部不愿深入基层调研,不了解实际情况,习惯东拼西凑、闭门造车;二是审核机制空转,从起草、核稿到签发等环节都敷衍应付,使问题公文得以“过关”;三是多年来“文山会海”惯性推波助澜,在文件过多、时限过紧的压力下,部分干部选择以抄袭应对考核,形成“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的恶性循环。
作风务实,文风不虚。整治公文抄袭,不能仅停留在“查重”“纠错”,更须从思想根源、制度建设和作风转变上系统施策。对此,各地各部门不仅要严查公文内容的“重合率”,而且要深挖背后不担当、不作为、不认真的思想根源与作风积弊,高举问责利剑,破除作风病灶;同时,强化审核把关,严格落实公文起草、审核、签发各环节责任,严格备案审查,规范文稿发布流程,建立健全全链条责任机制,对公文抄袭问题严肃问责,“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让抄袭者付出代价,让观望者心存戒惧,从根本上铲除公文抄袭的土壤;此外,加强公文写作培训,推动公职人员练好写作、表达等基本功。
摒弃“长空假”,力求“短实新”,让公文回归求真务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本源,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转去摸实情、干实事,才能让公文褪去虚饰、回归实效,让政府公信力在走心走实的字里行间不断彰显。(包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南平延平有了“演员公寓”2025-11-15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