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院士做《新型储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报告。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刘亚芳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刘亚芳在《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主题报告中指出,风光发电具有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大规模发展风光发电要求传统电力系统提高灵活性调节能力。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风光发电上网和消纳电量占比、提升电网安全性和能源及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新型储能显示出重要价值。
刘亚芳认为,新型储能技术持续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复合型储能和耦合型储能应用初显身手、前景广阔。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锂电池储能一马当先,压缩气体储能、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熔盐储能等技术快速跟进,且形成了细分技术赛道。飞轮、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固态/半固态电池等储能技术在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多种储能技术协同应用,形成复合型储能的工程化示范项目日益增多。此外,光热发电、火电灵活性改造、构网型储能、虚拟电厂等耦合型储能应用规模迅速扩大;一批绿电制氢/氨/醇等项目也在规划和建设中,风光发电与制氢/氨/醇化工流程的生产协同和系统优化探索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已经乘势起飞,装机规模后来居上。
刘亚芳分析,近年来我国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大幅增长,但发电量规模增长相对滞后。截至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中风光发电装机占比42%,但实际发电量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8%。这表明电力系统对波动性电源的消纳能力不足,仍然亟需新型储能填补灵活性缺口。基于风光发电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储能技术休戚与共的客观联系,136号文对新能源发电市场化高质量发展要求,已经为新型储能进一步快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刘亚芳强调,新型储能的“十八般武艺”可以助力企业节能、减排、减碳、降本、增绿、提效。一是集中式、分布式风光发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二是工商业企业电力、热力、冷能、势能高效利用的必要工具;三是各类工业园区多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打造零碳园区的有效抓手。
刘亚芳表示,2024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电力市场建设、加强并网调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碳排放双控,以及能源法、标准化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已经为新型储能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铺就了“黄金赛道”。与此同时,资本支持也在不断增强,国家发改委正在推动设立“航母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明确提出重点支持储能等前沿技术。这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刘亚芳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愿新型储能领域同仁苦练内功,加强创新,不断精进,心想事成。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德林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德林在《虚拟电厂与电力市场》主题报告中指出,我国电力市场总体架构呈现空间交替性、时间继起性和客体互补性。各类市场协同运作,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高效配置资源,发现电力商品价格,激励各类主体参与系统调节,引导电源电网规划投资。
王德林表示,发电容量市场是指以可靠性装机容量为交易标的物的市场。部分发电商难以单纯依靠现货市场回收全部投资和运营成本,因此为保证系统总装机容量的充裕性,并为提供了可靠装机容量的机组给予必要的补偿,需要建立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其主要分为稀缺定价机制、容量成本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三类。
王德林指出,总体来看,在当前产业高速发展态势下,虚拟电厂运营商积极聚合可调节负荷、用户侧储能、分布式电源等各类主体,加快抢占资源、做大规模,但实际可调节容量仍相对较小,对电网调节贡献价值作用有限。从聚合资源规模看,当前虚拟电厂处于做大“总盘子”的发展阶段,但聚合的实际可调节容量仅占最大负荷的1%左右。
王德林指出,根据不完全统计,受聚合资源类型、项目规模、技术能力、供需形势、参与市场类型等多方因素影响,虚拟电厂收入水平差别较大,重点省份的52个项目年收入在2~300万元之间,扣除年运营费用后,仅5个项目处于盈利状态。此外,典型项目中聚合用户获得收益占自身年用电费用比例在0.05%~6.48%之间,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参与系统调节的获得感不强。从参与市场和收益情况看,当前虚拟电厂以参与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为主,从典型项目来看经济性不高。
王德林指出,从市场主体类型看,国有资本是当前虚拟电厂投资主力,民营资本在加速入局。国有资本虚拟电厂投资主体以发电集团、电网企业等能源电力企业为主。从资本类型来看,66%的在运虚拟电厂由国有企业投资,34%为民营企业投资;民营企业也在加速入局,尤其在上海、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超过半数的在运虚拟电厂由民营企业投资。
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副主席、浙大求是客座教授郑耀东
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副主席、浙大求是客座教授郑耀东在《探究新型储能的运营》主题报告中重点围绕新型储能政策分析,国内新型储能盈利模式现状、新型储能运营模式机制设计、储能电站典型盈利模式、产业发展思考等方面做了分析。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总裁陈翔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总裁陈翔在《技术和质量双引擎加速储能规模化》主题报告中指出,全球储能市场增速远超预期。中国、北美和欧洲作为三大核心市场持续领跑,中亚、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已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市场需求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地区着力解决基础用电保障,而另一些区域则聚焦能源结构优化,这种多元化需求倒逼企业必须以更灵活的视角设计产品和解决方案。
陈翔强调,当前国内市场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深刻转型。过去依赖政策补贴和技术突破的发展模式,如今正转向直面峰谷电价套利、容量租赁等市场化机制考验。相较之下,海外市场成熟的商业模式与金融配套能力更具借鉴价值。这种差异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不能简单复制国内经验,而需深度融入当地产业生态链。
陈翔表示,在业务布局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下,亿纬锂能已构建消费、动力、储能电池的深度协同生态。产品迭代方面,公司实现从50Ah电芯到680Ah大铁锂电池的量产跨越,如去年在荆门建设的60GWh超级工厂,目前已经在开始小批量产680Ah的大铁锂电芯。公司计划于6月前建成两座百兆瓦级示范电站,通过真实场景验证大容量电芯的长期可靠性,推动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持续突破。
陈翔提出,超大型数据中心与边缘计算节点的储能需求呈现两极分化:既需要百兆瓦级系统保障供电质量,也亟需模块化、智能化的分布式解决方案。为此,亿纬推出CLS(合作、技术许可、服务)模式,向合作伙伴共享底层能力,共同开拓工商业储能新蓝海。陈翔表示,未来3-5年行业将迎来分水岭,我们将以全球化布局锚定价值、以实证数据筑牢根基,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双重突破,携手共建高质量发展的储能新生态。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储能产品研究院院长杨凯博士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储能产品研究院院长杨凯博士在《聚焦场景赋能未来》主题报告中指出,区域性多元场景丰富,全球储能市场急场景化解决方案。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储能场景化解决方案时代已至。
杨凯指出,西北部地区作为风光大基地建设的核心地区,以沙、戈壁、荒等环境为主,其自然环境相对复杂恶劣,常常面临着高海拔、低气温、强风沙等特殊环境的影响,对储能设备的环境适应性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需要适配极端环境,应对恶劣气候。
杨凯指出,多地政策已明确提出对长时储能技术的需求。在应对突发状况时,锂电池储能电站能够充分发挥其大规模电量的即时供应能力同时展现出高效且灵活的特性,从而有效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庆亨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庆亨在《坚守底线,突破上限,重塑储能“价值”》主题报告中指出,当前储能领域价格战激烈,部分企业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市场份额。但我们认为,唯有通过技术升级和成本优化实现可持续降本,才能避免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针对低价内卷的危害,杨庆亨认为,以短期利益牺牲长期价值,造成储能行业利润空间崩塌,研发与质量风险,市场秩序失衡。
杨庆亨提出构建理性竞争生态的三大路径,一是技术驱动,以创新构筑护城河;二是市场多元化,从“单点突破”到“全球布局”;三是行业标准与自律,建立良性竞争底线。
针对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杨庆亨提出三大行动倡议,守住理性竞争底线,强化政策与监管协同和坚守技术研发的长期主义。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驻华代表Robert Herzner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驻华代表Robert Herzner在《激发市场机遇:德国储能行业市场分析》主题报告中指出,尽管面临挑战,欧洲汽车工业的电气化仍在继续;随着产品出口面临限制,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显著增加;在LFP电池方面,回收和阴极/阳极材料生产方面的有更多合作机会;欧盟批准的电池法规使欧盟市场上的所有电池更具有可持续性和循环性,从而支持欧盟的能源转型和产业竞争力。
会议期间还颁发了2025年度中国储能产业功勋人物奖。获奖人物有:许昌许继电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田志国、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总裁陈翔、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尹小强、杭州科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华、美克生能源总裁刘双宇。
根据组委会安排,3月23-25日召开为期三天的储能大会,3月24-26日举行三天的储能展会,大会议程主要包括:开幕式暨特邀院士专家报告、配电网与新型储能融合创新、新型电力系统与并网调度、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大基地协同发展、国际储能、电力辅助服务、现货交易及容量市场、工业绿色微电网、新型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上、下)、储能消防、安全与检测认证、新型储能资本与投资、液流电池、储热与长时储能、混合储能、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与商业案例、虚拟电厂与车网互动、海外储能渠道开发与商业机遇、构网型储能系统及项目建设、储能专用电池与ESG、新品发布会等22个专场。
大会期间还将发布《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工业绿色微电网发展白皮书》《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项目招标及价格分析报告》《2025新型储能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
中国国际储能大会(CIES)作为积极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现已成为全球储能产业颇具影响力盛会,球探体育比分:被国内主流财经类媒体列为观察储能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执行主席陈永翀教授
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副秘书长/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员、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执行主席陈永翀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人。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储能网与数字储能网联合承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