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崔剑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崔剑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新型储能项目进入GWh时代,开始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并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这一年,储能产业在市场规模、技术突破与政策创新中迎来爆发式增长。
崔剑指出,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行业面临的挑战:系统价格呈现“内卷式”竞争、储能资产收益不断下降、商业模式创新亟待突破、安全事故频次有所抬头、行业跃进式发展导致产业链不协调带来的撕裂感等种种压力,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我们客观地面对与冷静思考。
崔剑指出,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科华数能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先进的技术赋能产品和解决方案。 2024年,科华数能实现液冷技术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研发突破,推出“全液冷散热+全站顶出风+全域构网型”三位一体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坚持深耕储能场景应用多元化应用,从雪域高原到昆仑山脚下,再到东海之滨,科华数能用硬核案例编织出一张覆盖“极端环境+多元需求”的应用网络。依托母公司37年电力电子技术和大数据模型分析能力积淀,科华数能深度融合“AI+能源管理”,在能量管理、智能运维等多个场景内引入AI技术和大数据算法模型,实现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推动行业智能化管理。
崔剑表示,储能行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和挑战。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共同推动全球储能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智造官刘雷
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智造官刘雷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储能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储能需求迅速增加,液流电池迎来了发展机遇。
刘雷表示,液流电池作为长期储能方案,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将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成为储能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化方面,纬景储能已取得显著进展。2023年,北京储能投产了全球首个G瓦级液流电池工厂——珠海超级工厂,标志着液流电池技术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过去两年,公司与数百家合作伙伴携手,在锌铁液流电池产业链上取得了突破,产能和技术水平实现了快速增长。
刘雷呼吁更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入液流电池技术创新,共同推动这一万亿级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他强调,储能技术的进步依赖于各方的合作,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液流电池才能持续创新、降低成本并扩大应用市场。
刘雷还特别强调了行业协作的重要性,认为不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科研机构和制造公司,只有通过合作,液流电池技术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成本降低并拓展应用市场。液流电池技术的创新将推动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助力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2025新型储能领航企业家高端对话环节
在2025新型储能领航企业家高端对话上,来自储能领域的优秀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储能项目的电价波动受政策法规、电网特性、气象因素、用电负荷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时间的价差及峰谷分布可能会出现较大改变,对储能电站的收益稳定性带来挑战,投资收益的可预测性变低,储能项目将需适应“能涨能跌”的电力市场。
与会嘉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储能市场化发展将对储能系统的安全和质量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电站全寿命周期的性能和成本将得到愈加重视,产业链企业将加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二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新型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交易机制,合理放宽现货市场限价,充分利用价格信号调节电力供需平衡关系,提升储能项目的收益水平。
三是各地应加强各类灵活性资源的统筹分析,建立灵活的动态调节机制,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保障储能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经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德国储能协会充分协商,双方协会就中德储能产业全球化影响力和国际合作达成共识,双方以此次大会召开为契机,共同签订《中德储能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积极推进中德储能产业务实合作及全球化渠道资源建设。
签约仪式现场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和德国储能协会高级专家Gerrit Lühring现场签约。
在新形势下,中德双方协会愿秉持互利合作的原则,沟通彼此关切,加强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链和供应链沟通协调,拓展渠道交流合作机制,提升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合作水平,为全球储能市场稳定和完整供应链注入更强大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院士在《安全长时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主题报告中指出,尽管中国在光伏和风能领域的装机容量已走在全球前列,但由于这些能源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面临着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挑战。因此,储能技术,尤其是液流电池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液流电池的安全性较高,采用水溶液作为电解液,能够在高温或短路等情况下保持稳定。其次,液流电池的能量和功率可以解耦,具有高度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储能需求。同时,液流电池的循环寿命较长,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性能,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液流电池不仅适用于发电侧和电网侧,还能够在用户侧广泛应用,具备较强的市场潜力。
赵天寿院士指出,尽管液流电池具备多重优势,其广泛应用仍面临成本问题,尤其是电解液和电堆的成本。降低液流电池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电流密度和电解液的利用率。电流密度的提升可以减少电池所需材料的用量,降低成本并提高电池效率。此外,液流电池还面临技术突破的挑战,例如如何优化电池的反应机制、提高离子传输效率等问题,仍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赵天寿院士进一步介绍了液流电池的最新技术创新,特别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在液流电池技术中的应用。通过结合电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液流电池内部的反应机制并提升电池的性能。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也被应用于电池设计,借助模拟数据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电池结构,提高电流密度和能量转换效率。此外,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和电解液的优化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进一步推动了液流电池的发展。
赵天寿院士特别强调了全钒液流电池的创新和应用前景。全钒液流电池采用对称电极结构,能够减少交叉污染、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这种技术特别适合用于大规模储能,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全钒液流电池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不同场景中,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赵天寿院士表示,液流电池技术正快速发展,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随着液流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尤其是在安全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优势,液流电池将在可再生能源储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为了推动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行业仍需攻克成本瓶颈,并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完善,促进液流电池的市场化应用。
赵天寿院士总结道,随着光伏、风电和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流电池作为一种高安全性、灵活性和长寿命的储能技术,必将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液流电池有望成为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赵院长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液流电池将是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核心技术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