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深介绍,截至目前,前15家锂离子电池龙头企业总投产产能近1700GWh。
2024年,国内共93个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项目规划年产能832.2GWh,其中77个项目已披露投资金额,总计3037.7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达2923.16亿元。
108个储能系统集成生产制造项目规划年产能621.42Wh,其中76个项目已披露投资金额,总计1646.2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420.65亿元。
48个液流电池储能生产制造项目规划年产能124.28GWh,其中34个项目已披露投资金额,总计926.54亿元,达产后年产值1328.5亿元。
48个钠离子电池储能生产制造项目规划年产能254.7GWh,其中39个项目已披露投资金额,总计1267.7亿元。
42个固态/半固态电池生产项目规划年产能235.5GWh,其中,31个项目披露投资金额,总计1275.29亿元,16个项目披露达产后年产值,共计966亿元。
11个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项目规划年产能达3.4GW,总投资超49.7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超205亿元。
25个飞轮储能制造项目规划年产能达40.81GW,总投资超18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超366亿元。
会议现场图片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4年底,近30个省市公布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链和供应链产值目标,总目标超2万亿元。2027年新型储能产值目标总额近3万亿元,2030年新型储能产值目标总额近4万亿元。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等26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共投建65个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生产制造项目,投产/在建/规划产能达823GWh,其中34个项目已披露投资金额,总计3558亿元,主要集中在美国、匈牙利、摩洛哥、印尼、西班牙、德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301.04GWh,同比增长55.87%;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323GWh,同比增长53.81%。Top9为中国企业,国内企业储能锂电池出货在全球占比中提升至93.2%。2024年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中约43.3%出口到海外,出口量约130.4GWh。2025年储能电芯全球市场仍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预计2025年全球出货量超390GWh。
会议现场图片
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共追踪到全球115起储能相关安全事故,就事故场景分析,其中电池生产工厂事故17起(其中包括4起电池回收工厂事故),运输途中事故5起,工程测试中心1起,储能电站事故92起,发生事故的储能电站总规模超过5GWh。主要涵盖生产、运输、安装、调试、并网、运维等阶段。
王泽深指出,中国储能产业从“政策驱动”到“创新驱动”,从“规模扩张”到“质效优先”,新型储能电站建设要统筹考虑各省网架现状、调节能力现状、消纳能力等,结合建设综合成本最优、调节能力最强、消纳能力最高三个维度出发,以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思维破解发展障碍。
王泽深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储能产业将以更坚定更强大的创新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更好地融入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携手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为人类绿色低碳生活不断贡献中国储能智慧与方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孙颖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孙颖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攀升,储能也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应用场景不断突破。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超过抽水蓄能。锂电池储能占据市场主流,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等储能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多个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开工建设,储能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孙颖指出,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在引导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同时,也为储能的市场化发展营造了外部环境;同月工信部等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下一步技术创新、产业布局和示范应用指明了方向。新型储能产业正在逐步实现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未来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的进一步提升,新型储能将逐步成为促进电力安全供应和新能源消纳的核心手段,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加速到来。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季侃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季侃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公司累计储能系统出货量超35吉瓦时,保持行业靠前水平。助力建成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海西州虚拟同步技术示范工程,全球首个100兆瓦时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项目,国内海拔最高环境最复杂的西藏岗巴储能电站,国内首座集高效、绿色、智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储能基地等超500个储能项目,高质量服务非洲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等储能项目,户用储能出海南非、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多个国家,这些跨越山海的项目实践,持续彰显中电装储能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担当作为!
季侃表示,作为能源革命的践行者与引领者,中电装储能始终以“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与社会各界携手共享技术成果,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全球能源变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深知,储能技术的突破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战略支撑。我们将以攀登者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储能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共筑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让安全成为储能产业最鲜明的底色,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央企力量。
季侃指出,作为储能领域的“国家队”,中电装储能抢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契机,以“科技创新力、产业控制力、安全支撑力”为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智慧储能装备系统集成商为目标。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部级以上实验室4个,CNAS认证实验室1个,发布35项新产品,完成科技成果行业鉴定7项,其中5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网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主导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46项,申请专利391项,拥有超200人的高精尖科研团队,为全球储能行业树立起“中国标杆”。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秀炳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秀炳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能源产业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储能作为实现新能源规模化、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支撑,正迎来蓬勃发展期。
高秀炳表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同时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这一改革将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推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助力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也必将给储能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高秀炳指出,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一行动方案为储能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将加速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高秀炳表示,作为储能行业的一员,南都电源始终致力于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坚持公司“三化一融合”战略——即产业一体化、销服一体化、全球一体化、产业生态融合,旨在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全球化视野、销售与服务的深度融合,以及与产业生态的紧密协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储能企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