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住在南安官桥社庄村一陶瓷厂员工宿舍的15岁少年小友第三次失踪。3月5日,记者加入寻人队伍,在一家藏匿于超市中的“网吧”内找到小友。
6日上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吕新鹏跟随记者来到小友家,试图帮他找到戒除网瘾的办法。经过心理疏导,小友吐露真言,沉溺上网的原因竟是父亲酗酒……
心理专家通过人偶对小友进行心理疏导。
父亲一喝酒就打人为躲避他才“失踪”
6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小友家。在这之前,记者与胡关菊通过电话,表示想帮助小友尽早戒除网瘾。这天,胡关菊特地请了两小时假陪小友。
“今天小友表现不错,我出门前交代他要帮忙扫地,回来时看到他不仅扫了地,连午饭也做好了。”胡关菊说。
“你在看什么电视剧?”“从早上的表现来看,其实你挺懂事的。”坐在吕新鹏面前,小友明显有些紧张,不论吕新鹏问什么,他始终低头不语。
“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小友的沉默并未让吕新鹏就此放弃。
很快,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人偶。
“能不能从中选出你觉得能代表你父母形象的人偶?”听到吕新鹏的询问,小友低着的头终于抬起。
“不要紧张,这个游戏没有对和错。”见小友有了反应,吕新鹏继续试着让其卸下心防。
小友将桌上的人偶逐一看过,经过漫长的沉默之后,选出了两个。其中一个人偶的形象是一家三口紧挨着坐在一张沙发里,中间的孩子笑得格外灿烂。另一个的形象则是一男子将一男孩架在腿上,做出打人的动作。男子表情狰狞,男孩面露恐惧。
“这两个人偶表现出来的形象是两种极端,为什么会选择它们?”吕新鹏问。
在吕新鹏的追问下,小友道出了事实。“爸爸一喝酒,家里就一团乱。”原来,多年前,小友的父亲便染上了酗酒的坏习惯,父亲一喝酒,小友和姐姐妹妹便跟着遭殃。
“他一喝酒就打我们。”小友说,母亲一劝阻,就会跟父亲吵起来,这样又引起更大的骚动。
听到这儿,一旁的胡关菊也难掩心酸。“家里生活条件不好,我们都希望儿女能过得好一点,但我老公一喝酒就失去理智,经常打孩子。”胡关菊说,不过,丈夫清醒的时候还是很疼孩子的。
“我不想再看到爸爸喝酒,所以就跑出去了。”小友说,每次上网,他都会想起正在上班的父母,也担心自己犯了错,回家会挨打。“这样我就更不敢回家了。”想到这些,小友在外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
找到心结母子相拥而泣
“我文化程度不高,只希望孩子能好好听话,没想到他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跑出去。”胡关菊看着一直抽泣的小友,潸然泪下。“以后,我会多找他聊天,不能让他再受委屈了。”
听到母亲这么说,小友的抽泣声更响了。
“只要你们能互相理解对方,家庭和谐了,孩子就不会再往外跑了。”在吕新鹏的引导下,小友和胡关菊紧紧抱在了一起,放开母亲的那一刹那,憋着抽泣的他,终于放声哭了出来。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拥抱是一种沟通方式,能让母子真正沟通起来。”吕新鹏说,通过拥抱,也能让小友内心的负面能量释放出来。如果小友父亲不再酗酒,家庭暴力问题解决了,小友在家庭和谐的情况下,不再出走、戒除网瘾的可能性超过百分之八十。但是,如果家庭暴力问题依然存在,就不排除小友还会离家出走的可能,根据小友的性格,可能会选择更加极端的方式来面对。
现场,吕新鹏给小友支了一招:先避开酗酒的父亲,待其清醒后父子再进行促膝长谈,把存在的问题说开了。“酗酒后,人是不理智的,此时任何协商都很难达成。”
【心理专家】初高中学生易沉迷网络戒除网瘾应调和家庭关系
“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是‘网瘾重灾区’,升学压力大、长辈要求高等让他们缺乏自信,上网打游戏目的是要找到‘我还行,我能行’的感觉。”吕新鹏认为,网络具有神秘感、隐藏性,在网络中他们能感觉到平等、自信。“他们的青春是被‘网’住了,在网络中迷失了自我。”
如何判断孩子染上了网瘾?首先,网瘾者因为长期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导致身体偏瘦、偏弱。其次,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的人,其生活自理能力会出现退化,表现颓废,生活中的许多事都不愿意去做。再次,网瘾者一般与家人关系不够和谐,人际关系非常差,无法正常融入社会,自我封闭。
吕新鹏认为,青少年沉迷网游,家庭因素是一大原因,因而孩子有了网瘾后,家长更需要反思,改进家庭教育模式。
吕新鹏建议,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应调和或者调整家庭关系,家庭关系融洽了,孩子才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内心需求,让他们认识到游戏的本质和玩的本义;转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孩子找回自信;转移学习和生活环境,把原来玩游戏的时间用到读书、体育、访友等活动中去。(记者 林梅治 庄晓丽 见习记者 李想 实习生 林晓琳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篮球比分直播::城舰共话鱼水深情2025-09-12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