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5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黄如女士在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2015年12月7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如
黄如,1969年11月生,为福建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社坛人。1994年获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1997年7月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黄如女士长期从事集成电路新器件与新工艺研究,在低功耗器件的新机理新结构、纳米尺度器件和关键共性工艺等方面作出系统、创造性贡献,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自2007年以来连续8年在微电子器件领域标志性国际会议IEDM上发表论文19篇,成果连续3次被列入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部分成果转移到著名的IC公司。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多项荣誉。
相关新闻:
新晋中科院女院士黄如,1981年到1985年就读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86年高三时,因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去了南京中华中学。12月7日,记者在市一中找到了黄如当年的学籍表,上面有成绩单和每届班主任的评语,“学霸传说”纸上可见。
人品好、爱思考的“学霸”
孙一平老师是黄如进入市一中后的第一任班主任,她对黄如的印象是,一个个子不高,很朴实的小女孩。孙老师回忆说,黄如人品好、很勤奋,随着时间推移,她身上的学霸气质凸显,“她是那种过目不忘的孩子,老师讲过的东西她都记得住,所以主科、副科都学得好。”在黄如的学籍表上,记者也看到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历史、地理,清一色都是97、98这样的高分。
黄如初中时代给老师们留下的另一深刻印象是喜欢独立思考。“她是个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和其他同学相比,遇到难题她不太喜欢问老师,但是每次考试都很稳定。”在物理老师沈瑞清看来,正是黄如喜欢独立思考的特点,让她学习上的后劲特别强,或许也是她后来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1984年,黄如以高分考上了无锡市一中高中部,而且上的是当时的“女生班”。“那时市一中试点‘女生班’,我就是她高一和高二的班主任。”洪元瑞老师说,市一中当时云集全市少年精英,生源情况非常好,给女生们单独开班,既是考虑到女生的思维习惯与男生有所不同,也是为了培养女生独立自主、不缩在男生后面的精神,“当时全市的女生尖子可以说都在我们班上,黄如在这些学生里同样也显出了她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特点,而且这时她已表现出了自己执着的个性,研究问题的时候非常有韧性。”
她潜心“琢磨”微电子芯片
黄如的专业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这个专业到底研究什么呢?其实微电子学研究的项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其中的电子器件都是微电子学的研究方向。
事实上,如果没有微电子学的基础研究,那么这些富有创意的电子产品将无奈地受限于电池的电量、原件发热等问题,变成中看不中用的高科技玩具。而黄如正是致力于带领团队设计超低功耗的电子器件,让高科技真正能够应用在现实生活里。但这样的工作并不简单,运行速度更快的芯片要求更小的晶体管,但集成密度的提高以及尺寸减小会导致功耗剧增,整个芯片的温度上升,甚至产生信息被破坏或者电路系统瘫痪等连锁反应。多年来,全球科学家一直在着力解决芯片的功耗和发热问题。
据了解,面对这一难点问题,黄如立足基础器件研究,以根本性的工作原理和器件结构为突破口开展工作。她从不同电子系统对功耗和其他性能的不同要求出发,发明了全新的局域SOI器件结构,提出动态自适应超陡转换新工作原理以及其他一些新器件技术,不仅巧妙地解决了传统器件存在的问题,使电路功耗降低效果显著,而且在设计之初就潜在地具备了大规模集成的潜力,为成果延拓转化奠定了重要基础,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来源:江南晚报)
相关简介
黄如,女,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微纳电子研究院院长。中国共产党党员,1997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新器件技术及其应用。
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主要成就
任《中国科学》(F辑)副主编、《半导体学报》编委、《IEEE Transaction on Electron Devices》editor、《Nanotechnology》editor、IEEE EDS Adcom elected-member。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纳米尺度新型半导体器件、工艺技术及相关应用技术等方面。已合作出版著作4本,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包括专业顶级国际会议IEDM和VLSI会议、专业顶级期刊IEEE EDL和T-ED上的40余篇文章;获得10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了20余次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曾担任多个国际会议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和委员等。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部委级奖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