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兄弟,把魔法世界变得无处不在
以我并不拙劣的观点来看,语言拥有不竭魔力《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哈利·波特》大概是 21 世纪以来最成功的改编案例。从7本小说,再到8部电影,一部舞台剧,一个前传系列,热卖的玩具和主题乐园、旅游景点,它为日后所有的IP改编立下了榜样。CNBC的统计表明,如果算上票房和图书销售额各自的70多亿、DVD销售的20多亿和玩具领域的73亿,哈利·波特系列的价值已经超过了250亿美元。
这还没算上更多的周边收入,比如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伦敦的哈利·波特华纳片场游等。就像《魔戒》让旅游业成了新西兰第二大经济支柱一样,男巫帮英国拉拢了大批游客,甚至有人说,没在国王十字街来一张照片,就不算去过伦敦。
强大的衍生开发能力让哈利·波特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受众。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文理学院瓦贝希学院的访问教授Tammy Turner-Vorbeck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哈利·波特系列真的值得如此庞大的受众,那么对于它的支持自然会从读者中产生,而不需要用大众媒介的营销来推动。”
学界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持有类似的观点。在当代消费主义气氛的影响下下,儿童和童年成为了商品化的首要目标,媒体巨头利用他们的传播渠道,将商品广告渗透进了每一篇报道和每一段影像。与哈利·波特的受欢迎程度呈正比的,是铺天盖地的相关产品营销。没人希望这样的时期会中断。
摄于《被诅咒的孩子》舞台剧首演
这就是为什么华纳最终建议罗琳在涉足推理小说后重返魔法世界的原因。任何一个粉圈的长久,需要的都不只是同人创作,那些经久不衰的系列,永远有巨头或者创作者本人出手将其延续。这个系列还急需吸纳新人粉丝。20年前最流行的东西,在00后看来大概有点“过时”。和流畅爽快的青少年小说比,哈利·波特确实显得篇长“坑深”。
但这并非标志着坏消息。在它之前,有另外两个系列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星际迷航》出产了聚焦不同角色、画风迥异、跨越40年的几百集电视剧和电影重启;《星球大战》一直生产着小说和游戏,并陆续开发了前传和后续。二者都是《哈利·波特》可以追随的路线,他们都拥有足够广阔丰富的世界观,衍生故事的产出并不困难。
当然,前传《神奇动物在哪里》的8亿美元票房比《死圣(下)》少了5亿美元,这种魔法似乎有衰减的迹象。不过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没有原著打底、熟悉的角色没有出现的原因。它可能只是个热身,复苏系列魔杖将掌控在《神奇动物2》的邓布利多手里。
当哈利·波特变成全民热潮,这可能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
大众媒体将哈利·波特变成一场全民狂欢。然而,在学界看来,这件事情并不是无可指摘的。秉承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不少社会学家都认为消费主义和大众媒体其实都是在扭曲民众对于社会真实的认知,因此是一件值得批判的事情。
对于哈利·波特本身的批评也由此延伸开来。
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代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对于哈利·波特的批评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声音。在他看来,读了像哈利·波特系列这样的三流作品,就没有时间读一流作品了,劣书会挤占好书的时间,“美国的民主制度正在崩塌,因为人们不再阅读。”
需要说明的是,布鲁姆是从纯文学的角度发起对于哈利·波特文学的批判的。在接受采访时,他很明确地表示:“我们站在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托尔斯泰、李白、杜甫、孔子、孟子的这一边战斗。”
综合这些观点,对于布鲁姆的观点,最仁慈的解读应该是,《哈利·波特》这样的通俗文学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成为全世界最受追捧的读物,这件事情应该警惕,因为这件事情可能暗示了世界各国整体上的阅读层次的下滑。而这最终可能会导致人们的理性思考能力降低,从而无力参与民主,最终可能就会像美国人民将特朗普送上台了一样。
这当中可能有布鲁姆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于未来最悲观的预测,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也未必没有道理。
此前有针对人们读小说的习惯进行调查。结论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零碎,3小时成为人们连续阅读的一个门槛,超过这个时间,人们可能就不愿意花时间去读书。这也就造成了如今文字直接、情节简单、单一主人公的小说越来越流行,而长篇分卷小说已经失去了主流市场。
中文版厚度接近600页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似乎并不属于3小时就能读完的小说。但是要知道,从儿童文学发展起来的哈利。波特系列阅读门槛很低。即使它有非常丰富的解读空间,也显然算不上布鲁姆钟爱的纯文学,因此哈利·波特系列应该算作3小时阅读趋势的产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值得忧虑的并不是哈利·波特系列本身。作为儿童文学,它已经足够优秀了。反倒是它背后的3小时阅读,可能是当今社会真正面临的难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