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形式上的一个新颖特点是在画面中题诗,雪中、雨中、风中、雾中的意境营造都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整部作品被设计为一幅描画心灵史的长卷,叙述方式也呼应着古代的卷轴画。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留白,所谓“空白处皆有画意”。影片中也有一些着意为之的“留白”,如主人公对诗的热爱无缘无故,几位女性亦不知其生计来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留白都能呈现画意。无墨处的气韵,全靠有墨处的引化。一船之长不顾船家忌讳而把父亲的灵位供在舱中,父子之间曾经经历过什么?他对上游的女子说:“你不需要诗歌,不需要再去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问题是:不仅剧中女子不知他的经历,观众也并不知道“我所经历的一切”到底包含了什么。为数不多的人物互动情节也暴露出创作者在观念理解上的局限。女子在河滩上对着远去的船影嘶吼:“我放弃修行来等你,你却连见我一面都不敢,你能躲到哪儿去?你没出息!长江是我的。”这里的“修行”恐怕只是一种偏执的精神寄托,无法指向所谓“即生了悟”的心灵解脱。总之,没有故事,思想无从阐明,观众也不会有基于作品的同情和感动。若比之山水画,其佳者,微细处能写实,寥寥数笔状物传神,而全幅则又虚灵,无墨处皆有气韵流动;其下者则相反,细部模糊敷衍,而整体却用力太实,斧凿之迹直露。
细部不实的缺陷反映着现实感的薄弱。艺术电影并不意味着可以逃离现实。该片则着重强调着诗与现实的疏远。旧保温瓶、黄草纸、斑驳的墙皮都泛着诗意的光芒,而岸边的高楼是僵硬冰冷的遥远的他者。手下伙计的微信聊天算是罕有的当代事物,其轻佻无聊的对话则被作为诗在现实中的反面对照。这些反差固然凸显着诗的不俗,但另一方面也让理想和追求无法“落地”,无法真正地滋养人生。“隔”也是当前大众文化里的一种现象——正如网络流行语所说,眼前都是苟且,诗意总在远方。因为“隔”,人但见一尊塑像,便忙膜拜;乍闻片言只语,就感动涕零。若能在细节中见至理,以平常语传深情,方为“不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