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绿色崛起,荒山育成“绿山”,农民捧上“金山”,发展有了“靠山”
历经15年探索改革、突围突破,武平林改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全景武平”得以充分彰显:梁野山上生态引领,梁野山下产城融合,武平城里商贸开花,武平城外农耕文化,山上山下风景如画,城里城外宜居宜业。
山添新绿 林改催生好生态
林下养蜂
数据显示,2002-2017年,武平共完成植树造林71.5万亩,超过林改前25年造林面积的总和;森林覆盖率与2001年相比提高2.9个百分点,达79.7%;林木蓄积量从2001年的910万立方米增加到2179万立方米、增长1.39倍。生态优势成为武平最大的优势。
好生态催生好空气、好环境。2016年,武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省第3位。武平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因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好、生态系统稳定而居全省第二位,并先后荣获“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全省环境优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当前,武平正在实施建立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全力推进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两大“国字号”生态建设龙头项目,特色小镇、美丽乡村遍布辖区,一个立体式、全景式生态新武平正在形成。
“点绿成金”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武平县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各个领域,生态优势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转化为武平县的发展优势,为武平发展提供着强大发展新动能,推动武平县改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绿色发展。
一些卓有远见的能人和企业,不约而同将投资的目光转向颇具潜力的山林,推动林业产业从单一的林木生产加工向木材深加工、林化产品深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综合发展转变。2016年武平实现林业总产值54.7亿元,比“十一五”末的18.4亿元增长近2倍,平均每年增长33%。
林产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出新洲林化、龙兴木业、臻富果汁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全县现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产品龙头企业2家,省级品牌7个。
林下种植铁皮石斛
林下经济方兴未艾。2016年,全县林下经济实现产值24.22亿元、比增22.7%;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2.89万亩,年产值10.78亿元,成为全省15个花卉种植面积万亩县之一。
新型林业经济实体组织发展迅速,累计获得省林业厅授牌“森林人家”48家,全县培育形成新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达92家。
依托生态优势,武平县突出抓好文化生态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策划建设环梁野山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试验区,实现“山上山下”统筹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生态旅游、苗木花卉、林下经济等绿色生态产业交相辉映。2015年5月,梁野山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生态旅游龙头。
昔日的欠发达县正在实现“绿色崛起”。2016年,武平首次跻身“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2017年成功创建球探体育比分:首个县域省级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县实现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之路。
群众富裕 社会安定和谐
岭上人家——朝岭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平林农,从“靠山吃山”向“靠山护山、靠山养山、靠山富山”转变。
不砍树,也致富。广大林农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从城厢云礤“森林人家”,到桃溪新礤茶园,到永平箩斗坑生态休闲旅游、中堡岭上人家等等,林下经济遍地开花。据统计,2016年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3560元、比增10.2%,比2001年增加8倍;林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16.6%提高到目前的25%。
林改密切联系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民成为山林真正的主人,乱砍滥伐现象越来越少,发生森林火灾也是村帮村、邻帮邻。2013年以来,武平县全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3年均居全省、全市前茅,其中2015年全县群众安全感、执法工作满意率均居全省第一。
好治安带来好民风。就在武平这个边陲小县,短短几年间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好人”荣誉人数居全省之冠。他们的荣誉包揽“中国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孝心少年”“最美农民”“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等。武平成为远近闻名的“好人之城”,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
发展不停步,改革无止境。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正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福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接力奋进,全力打造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建设绿色、生态新武平。(记者 王仰华 石芳 通讯员 钟茂富 本文图片由李国潮、张乃彬、王仰华、石芳拍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