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引进人才做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且各项指标都要与国际接轨,薪资也应与之相匹配,与国际接轨。”
近日,全国各地及高校院所陆续公布应聘人才优惠政策,给钱、送房、落户口、授“帽子”头衔已然成为“抢人”标配,掀起一场“人才争夺战”,海外高端人才更是被“抢”的重头戏。有人说,引进人才犹如找对象。如何找准那个对的人,同处屋檐下专心科研,相看两不厌;又如何让人才落地扎根结出科研硕果,琴瑟相谐过好日子?
找准对的贤才 不功利做攀比
让引进人才不为“柴米油盐”所困扰,提供的物质条件自然要杠杠的。今年一开春,各大院校纷纷发布篮球比分直播:海内外人才招聘计划,列出房子票子和“帽子”,一时间“抢人”大战全面爆发。
例如,山东大学面向海外招聘人才计划,除享受最高50万元年薪和绩效奖励外,最高还可获得60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安家及住房补助150万元(含国家及山东省补助)。东南大学的引人计划开出优惠条件,提供购房货币化补贴300万元或以高于补贴的优惠购买人才特批房。
抢人才本身无可厚非,提高人才待遇也是大势所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功利化的倾向。
“提供丰厚待遇的目的,是希望帮助引进的人才解决所有不必要的生活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做好每一项研究。利用高的薪水挖人是每个行业都会用到的最普通的一种引才方式,背后的驱动力是对所引人才的强烈需求。而就待遇而言,我们认为一直以来我国高校跟发达国家高校还是有差距的。既然要引进人才做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且各项指标都要与国际接轨,薪资也应与之相匹配,与国际接轨。”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孙立涛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关于高校挖人的话题,在今年的两会上也引来了两会代表的热议。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向曾感慨,各高校人才大战中的攀比,特别是待遇攀比,让人感到实在是追不上,也比不了。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市场竞争当然不排斥合理的‘挖人才’竞争,但是如果过于急功近利,将不利于人才建设。因此,我国高校之间应达成共识,促进办学的良性竞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