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10日讯(通讯员 林昱宇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10月5日,诏安县山河村古巷里火光摇曳、人声鼎沸,有着280余年历史的“游火烛”习俗如期上演。当天,国家电网福建电力(诏安龙江韵)“双满意” 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林昱宇、黄草龙穿梭在老宅间,细致检查配电设施运行状态。
作为诏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河村“游火烛”习俗始于清乾隆元年,最初为庆贺先祖中进士而设,历经数代传承,如今已成为展现古村落风貌、联结海内外乡亲的文化名片。近年来,随着“文旅+非遗”融合发展模式的推进,每逢火把节,慕名而来的游客量逐年攀升,巡游路线上的照明设备、现场音响及直播器材用电需求大幅提升,供电保障压力显著加大。
“古村线路多沿老宅墙体布设,巡游路线狭窄,一旦线路出现问题,不仅影响活动,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隐患排查必须‘地毯式’推进。”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沈斌介绍道。为守住活动用电安全,国网漳州供电公司提前与山河村村委会对接,成立专项保电小组,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勘察,细化保电方案。采用“无人机巡检+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巡游沿线10千伏线路、配电变压器、配电箱等设备开展全面检查,重点监测线路接头温度,排查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等问题。针对在宗祠、巡游起点等关键区域临时搭建的照明、音响设备线路进行专项检测,确保用电设施符合安全标准。
当日傍晚,游火烛习俗正式启动。宗祠广场内,祭祀仪式相关设备有序运转,街巷中,手持火把的村民与游客沿路线巡游,直播镜头全程记录热闹场景。与此同时,保电人员分别驻守在宗祠广场配电箱、巡游沿线、临时直播点等位置实时监测电流负荷变化,确保用电安全。直至深夜最后一支火把熄灭,保电人员确认所有用电设备安全断电后,才结束值守撤离。
“保障非遗活动用电,既是守护文化传承,也是为地方文旅发展筑牢能源支撑。”国网漳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保电不仅确保了游火烛习俗顺利开展,更助力诏安县“古色文化游”精品路线打响口碑。下一步,国网漳州供电公司将持续关注地方民俗活动需求,针对不同活动场景定制专属保电方案,以“零停电、零故障”的供电服务,为地方文旅融合与非遗传承保驾护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超百万立方米 我国页岩气试产最高纪录刷新2025-09-1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