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低吸引不少打工者
走进三和市场,《工人日报》记者留意到,它是个“特殊”的城中村。在这里,出租屋网吧遍布,人才市场、中介也非常多。在街道小巷,每走两分钟,就有租房代理举着个红色小牌子,坐在地上等候租客前来询问。红牌子上写着:床位15元,普通房30~40元,标间房40~50元。还有不少提着枕头、水桶等行囊的人在小巷间穿梭。在这里,吃饭一餐六七元,上网一小时1.7元。“没钱了,准备去三和。”网络上,一些年轻打工者被三和低廉的生活成本吸引过来。
这里的便利店,大多挂了一个可寄存行李的牌子,显示3元一天。在便利店货架上,密密麻麻堆着各式各样的包。来这里找工作的人很多,如果嫌租房贵,就将行李寄存在此,然后去找工作。找到了就直接住进工厂宿舍。“有些包放了好几个月了,也不会有人来拿了。”在便利店门口等待日结的阿志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三和市场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地方。从早到晚,门前堆挤着一批打工者在找工作,从二十岁到三四十岁不等。
7月初的一天,中午12点,恰逢午饭时间,三和市场依旧围满了找工作的人。除了每天徘徊在此的“三和人”,还多了一批拉着行李箱的大学生。7月是“三和人”最不喜欢的月份,因为每到此时,就有大批学生从各地汇集到这里当暑期工。由于职位供不应求,他们的“身价”也会下降,临时工工资从120元一天降至110元,甚至100元。
“‘三和人’喜欢做日结或临时工,做一天可以支撑三天。有些做一个月,赚4000多元,给家里寄一两千元,剩下的自己留着。玩半个月,没钱了再去找工作。”一家网吧老板陈先生说。
陈先生2012年退伍后,从湖北来到龙华买了一套房子,六层楼,每层8个房间可出租,每个房间面积在7平方米左右。这套房子的一楼是一间宽敞的网吧。《工人日报》记者走访经过时,陈先生说这里房间已经满员了。陈先生告诉记者,来他这里上网的人,基本都住在楼上。很多人和他已经认识了好几年,有的刚满20岁,有的已过了40岁。“为了自由来三和的年轻人,基本都需要两三年的过渡期。过了这段时间,才会找个长期工作。但事实上,他们很多因此错过了最该有作为的年龄。”他说,这群年轻人就像等待被叫醒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