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如何减少“职业性别隔离”现象?
童梅: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我认为有两方面要实现。第一,生育成本由全社会共同承担,而不仅由追求利润的企业单方面承担。应建立全国统筹的生育保险金用以支付女性在生育和哺乳期间的工资,降低用人单位的生育成本负担,这将对妇女的平等就业间接地起到保障作用。第二,生育责任由男女两性共同承担。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男性和女性有同样的休产假权利。北欧一些国家男性和女性有同样时间的产假,他们产假时的收入和平时几乎没什么变化。男性休产假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可以缩小男女差异,推进性别平等。
其次,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这为女性获得更多自由支配时间,走出家庭,广泛参与社会生产提供前提条件,有助于消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再次,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这些承担个体社会化责任的机构要尽量弱化性别刻板印象。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女性形象除了家庭角色,还应展示新时代职业女性的风采。北欧的媒体上,就处处体现了性别平等意识,也使公众对广告和媒体中的性别形象非常敏感。《瑞典日报》为了提升报纸内容上的性别平衡,将头版头条男性和女性的照片数量比调整为1∶1,区别于以往头版头条经常被男性占据的做法。
最后,女性自身去拓宽社会网络,是消除职业性别隔离的一个有效措施。女性的社会交往在层次上、范围上、内容上都要拓深:扩大与异性、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社会角色的人的交往,交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同时,提升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很重要。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包括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出色的应变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女性社会网络的拓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辰辰 杜园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