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杭州高级中学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120周年校庆一号公告。公告是一篇932字的文言文,引据自81篇古文经典,不少网友读完之后都说,瞬间感觉自己太没文化了。
据介绍,这篇公告是由该校校庆办主任高利老师和同事们前前后后构思了20多天后集体创作的作品。高老师大学读的就是古典文学,对古文研究颇深。他告诉记者,这900多个字的公告选用了文言文中的骈体文,内容引据自《诗经》、《论语》、《孟子》、《周易》等古籍里的81篇古文。
其中,引用最多的是《诗经》,用到了7、8处。 比如文中“乐菁莪之育”的“菁莪[jīng é]”,代指培育人才,出自《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文中“翱翔艺圃,耘耔文畦”的“耘耔”,意思是谓除草培土,出自《诗经?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或耔。”
为了更好的打磨这篇作品,杭高的老师们反复修改多次才定稿,还请教了多位浙大、北大的老师和辞赋专家。
高老师也为我们解读了这篇校庆文:第一部分写杭高的养正贡院文脉、发展历程、办学理念与追求、校园文化与环境等。第二部分写杭高办学成果,重点描述杭高为国家培养的各领域栋梁人材。第三部分重申学校办学之胸襟、育人之宗旨,抒发校友对杭高的眷恋之情,诚邀校友回校参加120年校庆,共绘学校发展宏图,并祝福杭高在第三个甲子更加辉煌。
而其实,选择在14日发出校庆的一号公告也有着深刻寓意。因为14日是杭高119周年的正校庆日。
这所出过徐志摩、郁达夫、丰子恺、金庸等大家的学校,庆祝的方式也特别诗意。在14日的晨会上,他们以十年为一代,请来了从1940年至今的8代杭高校友。其中有88岁高龄的耋耄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有杭高的在读生和已经保送杭高的保送生。当校友们齐齐站定主席台,70多年岁月重叠、涌动,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学校的过往风云。
“我是1949年从杭高毕业的,在杭高时我就加入了地下党,是杭高教会了我什么是家国情怀,让我受益终身。”88岁的陈纲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也就读于杭高,而因为难忘三年美好的杭高生活,他前几年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杭高情结》。
杭高1950年代的杭高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杭高1951届校友毛江森,因为10年前在杭高设立了奖教学金,每年都至少会回一趟杭高。“现在的高中生要学习生涯规划课,而早在60多年前,我的物理老师就帮做过职业生涯规划。” 毛江森说,当时海军来学校招兵,同学们多数都报了名,他也报了。当晚10点多,他的物理老师沈廷华来到宿舍找他,帮他分析:他的物理是全班第一,应该要抓紧复习功课去考大学。他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并顺利考上了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如今我在回顾我这一生,选择考大学并学医是我走的最正确的一步。如果没有沈老师,就没有我此后的所有成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